烈日炎炎,不少港人到泳灘泳池玩水消暑,惟今個夏天或可能因救生員不足而未能落水。(香港康文署圖片)
港府探討從大灣區其他城市等境外地方,聘請持有相關救生資格人士成為救生員的可行性。(香港電台圖片)
踏入初夏,泳季開始,但香港公眾泳池及泳灘救生員人手長期不足,致部分公眾泳池只能局部開放。面對這個年復一年的「老大難」問題,港府首次開腔考慮以短期外僱的形式,從大灣區及境外引入救生員。香港康文署資料顯示,該署聘用的救生員平均月薪為23,800港元,私人市場救生員的平均月薪約為22,500港元。
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昨日表示,康文署轄下共有45個公眾游泳池、39個刊憲泳灘和五個水上活動中心設有救生員服務。在非泳季期間(即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約需1,300多名救生員;由4月起踏入泳季,在非高峰期(即每年4至5月及9至10月)約需1,800多名救生員,到高峰期(即每年6至8月)約需2,000多名救生員。截至今年5月1日,受聘於康文署的救生員人數有接近1,700人,當中包括1,400多個長期服務救生員及200多個合約救生員,估計人手缺口達15%,因此康文署轄下有17個游泳池只能局部開放。
救生員屬短期工種缺吸引力
至於為何救生員人手長期不足,楊潤雄解釋,隨著本地私人發展項目、酒店和主題公園等場所的泳池數目在過去數年急增近200個,市場對救生員的需求持續上升。另外,季節性救生員的工作又屬短期性質,缺乏穩定性,令招聘季節性救生員面對相當大的挑戰和困難。
楊潤雄表示,康文署正積極研究及探討其他有助增加救生員供應的措施,包括探討從大灣區其他城市等境外地方,聘請持有相關救生資格人士成為救生員的可行性。
對是否請外援意見兩極
有評論指,在本地難請人下,轉向鄰近的大灣區或境外招聘,只要人工不低於本地聘請水平,不影響本地人優先就業,大開門戶,讓香港輸入更多救生員,既可滿足公眾需要,也在政策上形成「短期外僱」的先例,其他政策局有需要時亦可「照辦煮碗」。
港九拯溺員工會副主席胡啟榮則表示,不同地方的拯溺團隊各有獨特性,輸入外地救生員未必可行,而且救生員入職學歷只需小六以上程度,如果在大灣區招聘,高學歷人士很難會被吸引來港任救生員,又反問當局是以高瑞人才還是以外傭的名義去聘請救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