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協進會會長崔世平。(林嘉欣攝)
澳大代校長葛偉。(林嘉欣攝)
科大副校長姜志宏。(林嘉欣攝)
中華教育會會長陳虹。(林嘉欣攝)
青聯副理事長傅騰龍。(林嘉欣攝)
科大太空科學研究所地球與行星科學博士研究生張明杰。(林嘉欣攝)
澳門各界傳達學習習近平主席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於5月26日下午假科學館會議中心會議廳舉行,行政長官賀一誠、中聯辦主任鄭新聰等出席。
會上,六名分別來自科技、教育及青年領域代表發言。
澳門科技協進會會長崔世平認為,讓澳門年青一代的就業選擇多元化,是反映產業多元化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是令下一代更能感受到獲得感和滿足感的一個重要舉措。正如日前「澳門科學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為澳門青年拓展了投身航天事業的新希望。乘著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東風,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了澳門培養新產業萌發、老業態更新的重要推手,開闢多元就業選擇的關鍵路徑。
他建議響應國家「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號召,摸清目前澳門科技創新的底蘊。以對標國家《統計法》中「科技綜合統計報表制度」的分類和標準,按照目前澳門實際情況和未來願境,盡快建立健全澳門科技活動基礎數據具系統性的統計體系。從上游的科技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R&D投入乃至下游的成果轉化體系、市場規模和其他科技應用服務等。通過對本澳科技活動總體狀況的全面掌握及持續追踪,將為政府制定資源配置、人才引進和產業政策的態度、額度和速度提供科學支撐。在貫徹二十大精神,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性作用,用好科技優勢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貢獻澳門所能。更是為科技創新引領澳門特色「一國兩制」行穏致遠的新動能建設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澳大代校長葛偉分享三點認識和體會,第一,促進澳門高校發展,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第二,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著力務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第三,加強區域合作,增添創新發展的新動力。
科大副校長姜志宏表示,「澳門科學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只是開始,澳門科大將不辜負習近平主席的殷切期望,努力做好衛星這篇文章,努力將更多空間研究成果讓全世界共享,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國際合作,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大學。
中華教育會會長陳虹建議,將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從課程方面,進一步推動學校從正規課程著手,加強開展AI、編程、大數據及創新科技教育,以科技引領、促進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第二,從課外活動方面,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科學普及和科學實踐探索活動,以體驗活潑輕鬆有趣的形式,激發青少年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讓青少年開闊視野,培養對科學的興趣,發掘青少年的科學潛能。同時要培養青少年在科技路上不怕困難,不怕失敗、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科學精神。
第三,從國家安全教育方面,注重培養青少年的科技安全觀。科技教育,不但要傳授科技知識,更要讓青少年從小就在心田裡種下「科技報國」的種子,從小培養科技安全意識,為特區的長治久安,國家的日益富強奠定深厚基礎。
青聯副理事長傅騰龍稱,作為新時代的澳門青年,我們應該勇擔時代重任。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競爭力,在澳門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有所作為、有所貢獻,以澳門的繁榮發展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另一方面,要將「國家所需」、「澳門所長」和「青年所強」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帶頭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特別是要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重大機遇,積極把個人的發展,同國家和澳門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智慧和力量。
科大太空科學研究所地球與行星科學博士研究生張明杰表示,非常榮幸參與給習近平主席寫信,匯報衛星成功發射的喜訊和參與衛星研製工作的感受,習主席的回信為他們開展好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來,我國科技整體水準大幅提升,但原始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在攻克「卡脖子」技術等方面還存在短板。要以習主席的回信為指引,不斷在學習中註重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用創新引領學習和科研工作,力爭產出更多高品質的創新成果,服務於澳門和國家科技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