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等線下大型演出活動在本澳百花齊放,不但可以加速旅遊業復蘇,還能為不同行業創造商機。 (貿促局圖片)
棋人娛樂製作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監謝復生建議當局出台措施,規定在澳演出活動中本地團隊的佔比。 (郭善如攝)
沉寂逾三年的線下演出活動,在全面復常後百花齊放,本澳連月迎來多場演唱會,吸引大批旅客專程來澳追星。但有演藝娛樂行業代表指出,演唱會等線下大型演出活動密鑼緊鼓,雖可加速旅遊業復蘇,帶動經濟回暖,但外地娛樂公司來澳舉辦活動一般都自帶團隊,令本地藝文人才及技術團隊均缺乏表現機會及上升空間,希望當局限定演出活動中本地團隊的比例,亦有議員建議本地博企能給市場「帶個好頭」,多支持本地演藝娛樂團隊。【本報記者郭善如報道】
成立於2001年的「 棋人娛樂製作 」是澳門首個提供職業藝人管理及經營的本地企業,業務範圍包括藝人管理、盛事娛樂製作、演唱會、音樂劇及各類文化展演等,多年來為私人機構乃至政府部門策劃各類大型活動及國際性展演等。棋人娛樂製作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監謝復生接受本報採訪時直言,演藝娛樂行業在澳門發展有一定難度,現時與「 棋人澳門 」同類型的公司已是屈指可數。
疫情致演藝娛樂業人才流失
謝復生指出,疫情期間最低迷時公司甚至連一個項目都沒有,主要靠特區政府創造一些「 內循環 」的機會,才捱過三年低谷。隨著疫措開放及社會復常,不少大型演出落戶澳門,目前演唱會排期已差不多爆滿,反而令人手短缺的問題更加突出,因為疫情期間大批演藝人才、演出活動技術團隊嚴重流失。他又指,藝文人才一旦流失就很難補充,畢竟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以他公司為例,年資最短的起碼都有五年,而演出活動技術團隊亦要透過參與大型項目,方能累積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
對演藝娛樂行業的發展,謝復生表示,雖然疫後本澳演唱會等線下大型演出活動密鑼緊鼓,但外地娛樂公司來澳舉辦活動一般都自帶團隊,令本地藝文人才及技術團隊均缺乏表現機會及上升空間,因此建議當局出台措施,如規定外地團隊在澳演出需空出20%位置,讓澳門本地團隊填充。
議員冀博企多支持本地團隊
澳門特區政府本月初與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簽署建立「 一基地 」的協議,拓展兩地文化交流合作,加強文化人才的培養、區域的合作等。立法會議員梁孫旭表示,「 一基地 」合作項目從規劃到立項再到實行,仍需一定的時間,相信在短期內無法對藝文界提供關鍵支援。因此,他希望能透過本地博企所承辦的文娛表演活動,逐步讓本地藝文人才和技術團隊參與其中,增加他們的實務經驗,促進產業發展,令本地團隊未來能承接一些大型盛事。
本報早前向文化局查詢藝文人才及演藝行業技術團隊的培育措施,文化局回覆指,該局過往舉辦的大型活動及節慶盛事,均按特定需要,讓本地娛樂製作公司提供節目統籌、製作及運作等服務,例如「 文化深度遊 」、「 hush! 音樂會 」、「 除夕跨年音樂會 」等,有助活躍本地娛樂藝術表演發展。
此外,為培育本地人才和文化品牌,不斷充實「 一基地 」內涵,文化局在大型藝文節慶活動中,亦會增加委約創作和公開徵集的機會,支持打造更多本地藝文精品。
文化局強調,一直致力推動本地藝團走向專業化,創作更多具創意及本地特色的作品,為本地表演藝術開拓更廣大的展演平台,並鼓勵與外地藝術家及藝團進行更廣泛交流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