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起,不少新法新規正式上路,其中包括《非高等教育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業務法》,亦於本月1日起生效。有賴於教青局提前一個月開始一對一溝通協助,實施一周以來新法銜接順利,收穫不少好評。
隨著澳門社會與教育制度及需求的不斷變化,加上澳門社會漸趨以雙職家庭為主,對於補習教育與課餘託管的服務需求日漸增加,家長與學生對補習社的要求也與以往不同,新法中便對師資門檻、課程質量、教學環境、准照發出及監察等都有清晰規定。對於新法的規範,社會意見普遍反應正面,認為有助於提高私立教學補充中心的服務素質,被視為本澳補習社業務制度發展的里程碑。
新法案要求補習機構必須註冊登記,並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料和課程計劃,確保學生得到的教育資源是合法、合規的。此外,新法案還規定了教師的資格和課時的限制,保障學生的學習安全和教育質量。
有補習社負責人接受本報訪問時就指出,這些規定不僅能夠保障學生權益,也有助於行業自我檢討和升級,新法對行業健康發展起到正面作用。然而也有業界人士擔憂會增加營運成本,不利行業競爭。
針對業界對新法的憂慮,教青局在新法實施前展開溝通輔導程序,除了召開多場講解會之外,從上月1日起派員逐一致電所有中心准照持有人,專人「手把手」跟進每間中心的情況,協助其準備相關工作。教青局人員也與每個補習中心負責人建立聯繫,關注新法實施前後執行情況,收集業界意見並解答疑惑。這是新法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法律制度也不斷與時並進,但每個法案能否順利實施,以達到法律制定的目的,宣傳與溝通至關重要,除了媒體應盡責報道以外,有關部門與民間的溝通更是成敗關鍵,《補習社業務法》的例子可見,教青局人員的努力確實收到成效,值得其他部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