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九九乘法表1,800年前的東漢時代就出現?內地考古學家日前在一批於深圳出土的陶磚上,發現了九九乘法的刻印,並認為這是「九九乘法表」於漢代便已普及的見證。
央視新聞9日報道,這批陶磚是1981年從深圳南頭紅花園東漢墓出土,陶磚乍看平淡無奇,且十分斑駁,有約三分之二布滿菱格紋,但磚面的另外三分之一處,卻刻上了漢隸版的九九乘法。考古學家表示,這兩列文字足以證明1,800年前地處偏遠的嶺南人,就已經掌握了九九乘法口訣。
而這塊陶磚上只刻寫著40個數字,看不見有正式的落款和署名。報道稱,這兩行字應是製磚工匠趁著磚坯未乾時刻上的,而由於泥料未乾,增加了刻寫的難度,因此字跡「頗具笨拙的萌感」。
此外,因為刻寫在陶磚上的數字有些出錯,如「七」顛倒過來,或如「三九、二九、四九」的順序錯亂,報道稱,這可能與刻工的教育水準相關。
但考古學家表示,工匠能在燒製陶磚的工作間隙,隨手寫起九九乘法表,顯示九九乘法口訣在漢代,已經廣為流傳成為「張口就來的流行歌曲」。
而台灣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也擺放著這樣的文物。據先前中研院發表的文章,在陳列館的「居延漢簡展區,有一枚字跡模糊,毫不起眼的殘簡,上面的文字便是「九九乘法表」。文章稱,在漢代邊境地區出土這麼多九九相關文物,除了說明其廣泛流傳外,還有一項重要因素是「為了升官」。(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