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近年持續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惟突如其來的疫情,為本澳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帶來不少挑戰,工商業活動經營慘淡、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一度升至近年高位,畢業生和青年就業難等問題尤其突出,據統計局資料顯示,16至24歲年齡層的失業率最高,筆者相信,這與青年剛步入社會、工作經驗淺、競爭力有待提升和難以匹配對口職業等因素有關。
隨著年初疫後重啟後,在各項利好消息公佈,澳門經濟正在有序復甦,但基於澳門產業結構轉型需時、發展資源有限,而大灣區和深合區卻能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多就業選擇等因素,現時澳門青年對比較過去數年,更願意前往就業創業,參與國家發展。過往澳門經濟受益於賭權開放帶來的好處,本澳青年處於相對舒適安逸的環境,導致不少澳青在高強度競爭的環境中,不論競爭心態還是環境適應性等方面,都較鄰近地區略為遜色。
同時,二十大報告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中國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經濟體,在可預見區域合作是未來世界各國發展的大趨勢,筆者有三項建議,一是心態上,澳青一代應積極調整心態,把握和善用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國家賦予港澳青年的各項優惠政策、大灣區和深合區的發展紅利等,努力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和增強國際視野等;二是行動上,澳青宜透過積極參與政府、社團、機構、企業等舉辦的外訪和交流考察活動,廣泛結織灣區內不同領域的青年及尋找具相同發展理念的朋友,結合各自所長和地區文化特色等,共享灣區的人脈、資金、技術領域等資源,抱團參與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三是視野上,澳青更可在過程中結合國際視野等優勢,總結經驗,為探索中資企業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與外資企業合作的模式貢獻力量。
澳門經濟民生聯盟副理事長、澳門江門青年會會長 夏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