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提出實現「雙碳」目標,力爭於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即碳中和。2021年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碳中和年度研究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單位GDP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相較其他地區低,低碳發展有深厚潛力。然而,隨著經濟復蘇,本澳亦會面臨各方面的環境污染問題,例如年用電量將會增加,其中商業用電量佔總用電量的比例較高,當局應有措施促進企業加強落實節能減碳的責任。
本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且以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發展定位,更需要積極配合國家環保發展戰略。近年來,當局在環保政策上著墨不少,從企業的節能減排、引入清潔能源、廢物回收等開展工作;亦有設置「環保Fun乾淨回收街站 」,對紙類、膠類和金屬等、玻璃樽、小家電、光管、電池及廚餘提供回收服務,讓居民實踐環保生活並給予獎勵。然而,本澳對減碳的有序落實、具體量化、持續行動上還未有實際的指標,故本地仍需要加強治理工作。
當局可考慮加強鼓勵社會參與節能減碳工作的政策優惠,例如,從2016年起廣東省通過設立「碳普惠"機制和試點平台;去年也實施《廣東省碳普惠交易管理辦法》,運用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交易機制,帶動社會參與節能減碳工作,促進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生活方式,當局應吸取內地有關碳治理的經驗,加強開展與大灣區城市的商討和合作計劃。
立法會直選議員 李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