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口頭質詢會議昨日討論到如何支持本地藝文界發展的議題,不少藝文界活動與參與者在疫情衝擊下敗下陣來,大大減少了本地藝文界的活力與生存空間,包含文化藝術、文化產業及藝術人才在內的藝文界,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與支援。
一直以來, 政府持續積極引入大型舞台表演、音樂會、文化展覽或藝術表演等, 除了扶持會展業之外, 也大大提升產業的美學品質,也為旅遊業注入新活力。當局也通過文化產業基金,透過資助,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項目。文化局持續推行「劇透行動」及「回音計劃」等,協助提升本地影視編劇及音樂創作者的水平。
儘管政府有許多政策資源支持,但不少藝文界人士都反應,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人才上,除了藝文創作者之外,涉及大型演出的技術人員,在本澳也是相對缺乏。這對期望吸引更多大型展會、表演落戶澳門的大方向來說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業界人士表示,疫措開放,經濟復常,不少大型演出將來澳門,演唱會排期已差不多爆滿,但其中多數表演團體都會自帶團隊來澳,幾乎用不到本澳團隊,除了本地公司難以受益外,也讓本地團隊失去了吸收學習國際級表演舞台聲光技術的機會,難以培養國際知名的演藝娛樂團隊,走不出澳門。
提升澳門創作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一直是特區政府推動產業發展的目標,但本澳藝文界近年始終難以取得突破,與澳門的市場、創作環境、產業成熟度等各種因素息息相關。其實澳門並不乏優秀的創作者與從業人員,政府可以考慮與博企協商,未來引進大型演唱會或表演時,能夠保障本地團隊有一定比例的參與,讓本地演藝人員或幕後團隊可藉大型的國際級表演,獲得更多曝光與學習的機會,相信對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很大助益。若能培養出成熟的演藝公司或國際級的展會品牌,也將大大增加本澳作為會展城市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