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經濟逐步復蘇,但居民失業率仍高企。行政長官賀一誠上周五(14日)出席立法會全體大會時承認,自疫措放開後,澳門存在更嚴重的結構性失業問題。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特區政府須正視就業對口及低薪酬招聘等問題,同時,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須共同努力,通過創新和多樣化的方法來推動澳門地區的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市場,鼓勵更多人參與到澳門經濟發展當中。【本報記者郭善如報道】
賀一誠指出,2月份本地居民失業率為4.1%,但復活節假期由於人手不足,導致本澳約有一成酒店房間未有開放。他認為,本澳是服務型社會,結構性失業問題值得探討,又指疫後形勢有變,很多工種恢復招人,呼籲未就業的居民能參與就業配對,或在「一戶通」求職廣場尋找合適工作。
收入「向下流」問題嚴峻
林宇滔引述統計局數據指,去(2022)年月收入不到1.2萬元(澳門幣,下同)的本地全職僱員人數比疫情前(2019年)增加約3,500人,且同期月收入兩萬元至四萬元的本地就業人口,卻減少近1.7萬人,跌幅達17%,反映本澳收入「向下流」問題仍然嚴峻,長年的結構性失業問題未見解決。
林宇滔又指,政府一直強調「推動居民考證、提升就業技能」,去年勞工局開辦超過950個技能培訓課程,參加人次超過20,000,但完成培訓課程後能成功轉業的比例極低。他舉例指,「裝配式建築吊裝工帶津培訓課程」最新一期18位學員在完成課程及獲發證書後,當局只提供地盤雜工、服務員或清潔工等不對口且薪酬較低的配對職位。
本地居民消費外流明顯
而在民生經濟方面,因疫後旅遊業開放及「澳車北上」等政策出台,本地居民消費外流明顯。對此,林宇滔亦想了解政府有何實質政策,將目前過分集中的旅遊區旅客分流到不同區域,推動不同行業和各民生區的經濟復蘇,從根源上解決結構性失業的問題。
林宇滔總結稱,要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創新和多樣化的方法來推動澳門地區的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市場,鼓勵更多人參與到澳門經濟發展當中。
儘管本澳最新就業數據較疫情時期有所改善,但結構性失業問題卻日益嚴重。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