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退化疾病切勿掉以輕心

醫囑市民早發現早治療
10/04/2023
30721
收藏
分享
醫囑市民早發現早治療
醫囑市民早發現早治療
醫囑市民早發現早治療

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病日」,衛生局呼籲市民須經常留意自身的身體狀況,有懷疑時及早求醫。(郭善如攝)

明天(4月1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柏金遜病日」。根據鄰近地區數據推算,澳門至少有1,300人患有柏金遜症。而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也顯著增加,60歲以上者1%,到了80歲以上者為4%。目前為止,全世界都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治癒或使病情停止進展,但當前的治療方案可緩解症狀,特別是在病情早前。當局呼籲,市民若懷疑自己患有柏金遜症,可到衛生中心經醫生初步評估及檢查,再進一步轉介往神經科專科門診進一步確診及治療。

據了解,「世界柏金遜病日」早在1997年4月11日由歐洲柏金遜症聯合會提出,隨後被國際衛生組織採納,之後不少國家政府與社會各界都會在4月11日這天辦「柏金遜症」主題活動。仁伯爵綜合醫院神經科代主任許主平表示,柏金遜症的病因,主要是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病,由於中腦內「黑質」神經細胞退化造成負責神經傳遞物質「多巴胺」產生不足,令腦部指揮肌肉活動的功能受損。

80歲以上患柏金遜症幾率達4%

他提及到本澳患病率情況,目前澳門暫未有大規模調查數據,但根據鄰近地區數據推算,例如香港患病率有0.186%及約13,000人患病,按這個數字推算,澳門至少有1,300人患病。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也顯著增加,60歲以上者1%,到了80歲以上者為4%。目前大部份病人柏金遜症的病因是不清楚,只有5%病人是與遺傳有關。他續指,最常見危險因素有年老、農藥、重金屬、頭部外傷、男性等。

目前為止,全世界都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治癒或使病情停止進展,但當前的治療方案可緩解症狀,特別是在病情早前。治療方法和手段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治療柏金遜症的藥物主要是補充多巴胺以改善症狀,衛生局在藥物種類方面相對充足,有口服也有皮膚貼片等。

另外,許主平呼籲,市民若懷疑自己患有柏金遜症,可到衛生中心經醫生初步評估及檢查,再進一步轉介往神經科專科門診進一步確診及治療。部分病情較簡單的個案亦可繼續在衛生中心接受治療。視乎疾病發展,部分有手術指徵的病人會轉往神經外科門診進行手術治療。當病患出現說話含糊不清、步態不穩及平衡困難等情況,可轉介至復康科進行語言治療及物理治療等,透過針對性的訓練去幫助改善情況。

此外,病患在後期有機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甚至是精神症狀,我們也會轉介至失智症診療中心及精神科為其評估。許主平强調,柏金遜症的早期病徵很容易被視作正常老化的現象,從而錯過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機會。市民須經常留意自身的身體狀況,有懷疑時及早求醫,早期診斷有助患者早日接受治療,及時改善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

(左起)何衍宙、許主平、黎詩茵。(郭善如攝)

山頂醫院重啟柏金遜症治療服務

仁伯爵綜合醫院神經科代主任許主平何衍宙表示,目前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正在籌備,培訓和計劃開展柏金遜症的外科治療服務。但受疫情耽擱,新醫療服務的開展在今年重新啟程,而新方案以病人安全為中心,制定完整的培訓發展方案,並落實及取得認證才可獨立在本院施行手術治療。

何衍宙,服務開展涉及至少七個部門科室,目前正組織人員到香港培訓。神經外科部門計劃三名醫生專責專項。而在此一段期間,本部門已積極聯繫鄰近地區及大灣區內各專科中心,以爭取支援和培訓方案。目前澳門未有此項手術進行,部分患者在外地進行手術治療。

神經內外科病房高級護士黎詩茵指,柏金遜症主要影響中老年人,這些都是目標人群。因此,市民大眾對於柏金遜症的認識教育也相當重要。患者初期可能會感到輕度震顫或難以從椅子上站起來,朋友或家人可能最先注意到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變化,可提高公眾的關注程度,促使家人或照顧者及早辨識,讓帕金森病患者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介入措施。

她續指,衛生局於門診/病區內進行講座推廣,衞教宣傳中會向患者、家人、照顧者提供疾病知識、藥物注意事項、透過步態、平衡訓練加強肌力(如抬腳、下肢肌力)和平衡等康復護理,同時會教育居家安全注意事項、預防跌倒的照顧技巧,亦透過認知活動促進腦力訓練,延緩腦神經組織衰退。對於家人和照顧者,提供心理支援、照顧者壓力管理等。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