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局推「傷健共融」

本澳關愛不缺 平等欠奉
14/11/2016
48040
收藏
分享
本澳關愛不缺 平等欠奉
本澳關愛不缺 平等欠奉
本澳關愛不缺 平等欠奉
本澳關愛不缺 平等欠奉
本澳關愛不缺 平等欠奉
本澳關愛不缺 平等欠奉

由社會工作局籌辦、得到12個社團及14間學校支持參與的「命運在我手」生命教育推廣活動昨日正式啟動,將自今日(14日)起至明年2月,在本澳學校進行推廣宣傳,加強學生對殘疾人士的認識和尊重,深化「傷健共融」理念。與會的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志邦受訪時表示,政府對照顧傷殘人士的制度顧全不足,欠缺這方面的教育和認知,讓本澳傷殘人士經常面對不必要的誤解,他認為社會的「關愛」注定了傷殘人士屬於弱者,但他們並不比健全人士遜色,真正需要的是有尊嚴而平等的生活環境。

社會的「關愛」讓傷殘人士成為弱者,一味的提供福利與金錢只會讓他們更沒有尊嚴。 (互聯網圖片)

適逢「國際復康日」,社工局每年都會聯同多個政府部門及民間機構合辦「國際復康日」社區推廣活動,社工局局長黃艷梅昨日在啟動儀式上介紹,今年的活動以生命教育為主題,期望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參加者了解殘疾人士的勵志故事,學習包容共濟、奮發向上的精神。

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志邦昨日在會上大談傷健共融,他擔心大家「嘻嘻哈哈作場戲」,讓「國際復康日」淪為口號式的節日。

由社工局籌辦,得到12個社團及14間學校支持參與的「命運在我手」生命教育推廣活動昨日正式啟動。 (劉凱輝攝)

殘廁有缺陷 近半用不著

張志邦無奈指出,本澳近五成的殘障廁所根本不能用,這些殘障廁所在設計上已經出現問題,不是輪椅進不去,就是殘疾人士無辦法上廁所,他認為這說明當局有資源卻沒有好好運用,在整個規劃過程中都沒有切身處地為殘疾人士著想,最後只成為浪費公帑的一個普通廁所。

社會不理解 處處為難

張志邦外表上眼睛跟平常人一樣,而事實上是一名視障人士,讓他生活上受盡歧視。他說,「看不見並不是最慘,最慘是在澳門生活卻看不見」。他曾經到郵局繳交電費,一時間忘記要繳交的金額,欲向職員查詢,但職員卻故意指向收銀機,當張志邦要求職員把金額說出來時,卻被職員用粗口「問候」,並大斥他扮盲,認為他在找碴。

張志邦表示當局對視障人士的理解嚴重不足,連前線公職人員對傷殘人士都無法體諒,則可想而知整個社會是用甚麼目光對待他們。

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志邦本身是視障人士,訴稱曾在郵局被職員辱罵。 (劉凱輝攝)

一味給錢 生活更沒尊嚴

張志邦也提到青少年對殘疾人士的不理解,歸根究底也是政府的責任,他表示,中小學校內對於傷殘人士的教育不足,教青局沒有在這方面下功夫,組織團體在周會上講解傷殘人士日常遇到的困難等。

他又稱,社工局對傷殘人士,仍然存有偏見,一味向他們提供福利與金錢,變相是害了一眾傷殘人士,讓他們生活得沒有尊嚴之餘,又無法學得一技之長。

他認為當局讓健全人士制定傷殘服務非常片面,應該諮詢傷殘人士意見,以及僱用傷殘人士或熟悉傷殘人士特性的員工,才能在制度上、設施上切身處地了解他們的根本需要。

社工局局長黃艷梅表示,透過各界多年來的努力和推動,社會大眾對「傷健共融」的理念不斷深化。 (劉凱輝攝)

身殘心不殘 傷殘亦能取得高成就

「只想有尊嚴有自尊地生活,不需要所謂的『關愛』」,張志邦認為,「關愛」似乎就決定了傷殘人只能成為弱者,不能公平的生活,他一再強調,傷殘人士會在某一方面缺陷,但他們的能力並不低,也不代表他們就比健全人士遜色。張志邦稱,自己雖然是一名視障人士,但在美國升學時取得AAPD領袖獎項,就等同傷殘界的諾貝爾;而像巴西里約殘奧會,唯一代表澳門的運動員陳裕嘉,在男子200米混合泳以小組賽第六名完成賽事,也是非常出色的成就。

張志邦只想證明傷殘人士也有自理的能力,希望像平常人一樣擁有教育、工作的機會,但社會上許多的不諒解則造就了大家只會以同情、可憐的眼光看待他們。張志邦表示,他們想靠自己一雙手養活自己,而現實生活卻被一次一次拒之於門外,傷殘人士想找到工作真的非常困難。

本屆殘奧會中唯一代表本澳的運動員陳裕嘉,高舉區旗進場。 (資料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