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起分別是專科護士陳明慧、專科醫生鄭嘉寧、公共衛生技術員余嘉燕)
3月24日是國際結核病防治日,澳門結核病防治中心響應世界衛生組織召集,加强預防結核病的宣傳。該中心是一所專門防治結核病的醫療機構,隸屬於仁伯爵醫院肺科部門。
有關結核病的主要症狀、傳播途徑,以及如何診斷。專科醫生鄭嘉寧介紹表示,肺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空氣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已經被結核菌所感染,被感染者如果沒有發病,則屬於健康帶菌者,也沒有傳染性。感染了結核菌的人在一生中病發的機會是5至15%。
他指出,患活動性肺結核的病人,早期症狀比較輕,可以有咳嗽、低熱、盜汗或者體重減輕,這些較輕的症狀會持續幾個月,這時期病人可能會忽略就醫及照肺,同時會將結核菌傳播給其他人。當肺結核逐漸加重時,病人除了有咳嗽、咳痰、發熱等症狀加劇外,還同時合併有胸痛、咳血及呼吸困難,嚴重的咳血會導致窒息死亡。
鄭嘉寧表示,澳門有先進的X光胸片檢查、胸部CT檢查、痰液發現結核菌檢查和早期找出結核菌的隱性感染檢查等,本澳結核病的斷診一直緊隨國際結核病的診斷技術。其中,藥物治療是結核病治療的最重要手段,用藥必須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的治療原則,即早期、適量、聯合、規律、全程。結核病治療週期較長,對於活動性結核,需用藥至少6至12個月。最常用的結核病藥物為,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四種藥聯合用。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估计有1060萬人患上結核病,有160萬人死於結核病,是世界上第二大傳染病殺手。公共衛生技術員余嘉燕指出,2022年澳門新登記結核病個案有299例,每十萬人口就有44.4人有機會感染病毒,當中接近四成個案是65歲以上長者。澳門人口老化速度正在加快,未來老年結核病的問題將會更加嚴重。
面對全球結核病防治的挑戰,2019年2月24日,粵港澳三地攜手組建粵港澳大灣區結核病防控聯合體,目的建立傳染病的聯防聯控機制,推動傳染病醫學人才交流、資源分享、科研技術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其後,結核有防治中心亦分別於同年派出人員進行培訓,以及定期學術交流。
余嘉燕續指,自從澳門回歸以來,結核病防治工作得到大力支持,過去20多年,結核病發病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累計降幅達六成,年遞降率為4%。而澳門整體耐藥水平是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耐多藥率平均為2.1%。除此之外,治療成功率和治癒率多年來都能維持在90%以上。對於治療過程較為複雜的耐多藥結核病,成功率亦能達到80%以上。
專科護士陳明慧表示,結核病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結核病防治中心採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為病者提供標準、合理化的醫療方案,嚴格執行世衛推薦的直接督導治療(DOT)。醫護人員每日密切觀察病者,關懷及了解病者的服藥情況。中心有更設有服藥監察系統,讓醫護人員可持續追蹤和監測病者的服藥情況,如出現缺席服藥,可及時發現。護士會了解漏服原因,及時作出適當處理。
結核病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提高治愈率、有效地控制病情,尤其對於高風險人群,包括愛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人士、糖尿病患者、塵肺病者、老年人、以及病者的密切接觸者,例如同共生活的家人、經常接觸的朋友、同事等,都應該加強早期發現和治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