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有關職業安全和健康的一系列勞動法律,大多生效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但當局少有作出全面的檢討和修訂。其中,實施近30 年的第40/95/M 號法令《工作意外及職業病所引致之損害之彌補之法律制度》,規範須為遭遇工傷和職業病的僱員提供支援和賠償等保障,但除了依法調整賠償金額的上下限之外,已經多年沒有就法律的政策、彌補機制和程序、加強受害人支援等方面作檢討完善。
勞工事務局去年曾表示一直與金融管理局對該法令的執行情況定期舉行會議,並會邀請保險業界及相關部門共同探討。然而,除了賠償限額的修訂,近年當局未有啟動對制度的全面修法和完善工作。事實上,工傷法律涉及工傷意外的概念和認定制度、治療費用、停工期間的給付、傷殘或死亡的賠償金額以及對受害人的支援等內容,對不幸遭工傷的僱員及其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制度;當中部分規定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而在實施過程中亦發現有不足之處,例如現時就醫生判定的「工傷休假」天數常出現爭議,由於傷者早已完成休假,且休假並非其個人決定而是基於醫生決定的醫療需要,若事後才爭議,將導致受害人的賠償有不同程序的扣減並引起矛盾。當局有必要持續跟進法律的實施情況,並適時修法優化給付程序等彌補機制,加強對受害僱員的權利保障。
立法會直選議員 李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