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而確保商品價格合理,則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一環。
隨著社會有序復常, 近月澳門經濟景氣持續回暖,澳門經濟學會前日公布的最新澳門經濟景氣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在當前多重利好因素下,本澳經濟呈現持續快速復蘇的勢頭,有望在第二季內恢復至「穩定」等級。但有立法會議員指出,在經濟恢復的初期,未必所有居民均能即時受惠,相反,假如經濟快速復蘇引致物價波動,有可能加劇大多數家庭的生活壓力。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 今年1月,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0.77%,升幅的主要類別當中,包括外出用膳收費、汽油和蔬菜價格等; 而按月則上升0.24%,升幅受外出用膳收費調升,以及蔬菜、水果和鮮魚售價上漲所致。加幅的主要類別均涉及大部份家庭日常必要的支出。倘當中價格存在不合理上升,必將加劇居民的生活負擔,同時損害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本澳於2021 年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並於2022 年1月正式生效,相關法律施行,一定程度完善了本澳對保障消費者正當權益的制度建設,但當中賦予行政當局對不合理商品或服務價格進行調查和研究的機制,在法律生效至今已超過一年後仍未能有效啟動,拖累了本澳在釐清合理定價、保護消費權益方面的前進步伐。
例如本澳的汽油價格由於長期「加多減少」、「加快減慢」, 所以一直為社會詬病,但即使居民不斷質疑升幅不合理,當局至今仍未有推動落實《消保法》當中的規定,甚至連修訂消委會組織法以及設立消費者權益公共諮詢組織等相關工作亦未有具體時間表。
在目前已具備法律基礎、部門職權清晰的情況下,正如立法會議員李良汪所建議,當局應盡快落實有關工作,並根據相關規定啟動調查機制,要求相關經營者提供最新、客觀及完整的價格資訊,讓當局及社會判斷物價升幅是否合理,以釋公眾疑慮; 更重要的是,透過機制加強政府監督力度,確保市場正常營商秩序及保障居民合理消費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