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新馬路任我行」活動大受好評,但文化局表示,現時沒有條件續辦。 (資料圖片)
文化遺產委員會舉行平常全體會議。 (文化局圖片)
文化遺產委員會昨(21)日舉行全體會議,由文化遺產委員會代主席、文化局局長梁惠敏主持,會議內容包括2023年文化遺產範疇工作、「新馬路任我行——步行區試行計劃」總結等。梁惠敏表示,因應澳門半島未來道路工程計劃安排等原因,現時沒有條件再舉辦「新馬路任我行」,將來再視乎情況探討。
會上,文化局向委員介紹「新馬路任我行——步行區試行計劃」的舉辦情況,該項目五天活動共吸引約14萬人次到場。委員會認同有關計劃試行效果成功,吸引市民旅客踏足新馬路及鄰近舊區,有助帶動遊人對新馬路建築群及其歷史的關注,達至預期效果,有委員建議活動可延伸至新馬路周邊的內街,或擴大至澳門其他區域進行。
梁惠敏稱,當局已整理活動經驗及坊間的意見,指支持活動的聲音較多,未來會優化類似計劃,包括如何更好引入介紹周邊建築物的文化歷史底蘊等。但她指出,由於澳門半島之後的整體道路工程計劃安排,現時沒有條件再舉辦「新馬路任我行」計劃,但會根據計劃的經驗成效,繼續構思以其他形式活化文化遺產建築和舊區,強調未必會再以步行區方式舉行。
對歷史文化推廣同樣見效
對於有意見反映「新馬路任我行」活動的商業成效大於文化推廣,梁惠敏回應稱,新馬路建築物才是文化載體,活動期間,典當業展示館德成按延長開放時間,吸引3,000多人次參與導賞,是平日周末的30多倍,認為活動最大的效益是吸引更多市民關注新馬路乃至舊區的文化元素和歷史。
今年推進多個文遺重點項目
至於2023年文化遺產範疇工作,文化局表示,除將繼續開展恆常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外,多個文遺範疇的重點項目亦將於今年內推進,包括荔枝碗X-11至X-15號船廠對外開放、進一步修復益隆炮竹廠舊址及永福圍、開展全澳第四批不動產評定程序、推出完整版大三巴牌坊沉浸式數字體驗展等,同時亦會拓展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利用,以及舉辦更多與文遺相關的培訓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