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藥用價值,一度導致電捕野生蚯蚓行為泛濫。(東方IC 圖片)
內地電商平台一度販售各式「地龍儀」,助長「滅絕式」捕殺蚯蚓。 (網絡圖片)
國務院日前發布「中央一號文件」,其中明確提出「嚴厲打擊盜挖黑土、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為」。小小蚯蚓,為何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電捕蚯蚓,為何要禁止?原來蚯蚓價值不菲,電捕蚯蚓背後是巨大利益驅動。而電捕蚯蚓屬於「滅絕式」捕殺,不僅導致蚯蚓數量急劇下降,更危及農田安全,破壞生態環境。
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鬆土,糞便可以作為肥料,令土壤更肥沃、適於種植;蚯蚓曬乾後,又是中藥地龍的藥材來源,據傳具有息風止痙、清熱的功效。由於野生蚯蚓資源面臨枯竭,市場上地龍供不應求,近年來價格持續走高。據業內介紹,早年地龍的收購價為每公斤40、50元(人民幣,下同),如今飆至每公斤230元。九派新聞報道指出,電商平台售賣「地龍」的不在少數,每斤價格100元至300元不等,一些商戶還特別強調,自己賣的是「野生地龍」。
一直以來,蚯蚓主要靠野外捕捉。為了提升效率,有廠商推出電捕蚯蚓的裝置「地龍儀」,即將儀器的正負兩根電針插入潮濕土壤,依靠電壓刺激,迫使蚯蚓爬出土壤,直接被人撿走,而這又被稱為「絕戶式」捕蚯蚓,因為不論老幼蚯蚓都被一網打盡,時間一長,該區域的土壤排水性變差、板結,最終失去活性,影響農作物產量。
有收購地龍的商家透露,地龍儀剛推出時,有人每天能電捕蚯蚓500公斤,根據當時40、50元的單價,以及每七斤蚯蚓曬成一斤地龍來計算,「一天收入上千元還是不成問題的」。據統計,內地2020年地龍產量高達860噸左右。一位公益組織志願者指出,僅2021年在某電商平台上幾個商家的數據顯示,售出的地龍儀就超過十萬台。
商家:不敢收野生蚯蚓了
由於一些地區瘋狂電捕野生蚯蚓,已對區域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威脅。2020年7月8日,「中國綠發會」向廣東珠海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對中山三家地龍儀生產企業提起公益訴訟。法院最後判決商家在全國媒體上刊登道歉聲明,並賠償159萬元的生態環境損失費用。
近年,北京、廣東、海南省海口市等地,也先後出台法規,將野生蚯蚓等納入保護範圍之內。
玉林市一家此前銷售地龍儀的五金店主15日受訪時透露,已經不賣地龍儀了,「現在不允許銷售」。當地中藥經銷商也稱,「去年10月就不讓收當地(野生)蚯蚓了,現在出政策了,不能搞,管得比較嚴」、「銷售的地龍是從泰國進口的,售賣本地地龍的話要有正規來源和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