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常後澳門收獲了暢旺的農曆新年旅客潮,剛過去的內地春節黃金周錄得總入境旅客45.1萬人次,是去年同期客量的三倍之多,更重要的是,當中除了26萬內地客之外,還有多達16萬香港旅客,與疫情防控時期澳門幾乎只有內地旅客的情形完全不同。所謂「萬紫千紅才是春」,旅客來源地更多元化,對澳門旅遊業的健康發展總是有好處的。
旅客回升雖然值得鼓舞,但要完全回復往日盛景,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內地已經明確了整頓澳門博彩業的方針,嚴控資金流和客流,澳門昔日「躺賺」「大賺」賭收的局面早就改變,況且,在2019 年訪澳旅客達歷史高峰時,粗放式旅遊導致城市負載力超荷的種種弊病,旅客稍多即時浮現。顯然,澳門的深層問題潛藏日久,絕不會因為防疫放寬而消失,相反,遲早會隨着進一步復常而加劇。所以,當我們在為可喜的旅客增長和賭收回升歡呼的同時,更需要豐富、深化澳門的旅遊品類,使澳門經濟行穩致遠。
例如早前新馬路「任我行」收到不俗的效果,令長期以來車水馬龍的新馬路有回「人氣」,也使旅客有了審視這條地標馬路的全新體驗。有了今次的經驗,其實可以嘗試在其他地方也設立限時步行區,荷蘭園及塔石廣場一帶就是不錯的選擇,比起相對老化的新馬路,荷蘭園一帶本來就有不少特色店舖,多所博物館、圖書館、文學館等文化設施也甚具內涵,能充份營造「有得食、有得逛、有得觀賞」的充實遊覽體驗,倘能成功實行,不但能夠增加地標的旅遊吸引力,對於分流旅客、避免大量旅客「逼爆」少數景點、開拓社區旅遊及深度遊項目、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也會有幫助。不過,開闢步行區也要聽取市民意見,改善出行安排和交通配套,長遠平衡旅遊和民生需要。
公民力量會長林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