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傳媒和研究公司Markit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通用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稍彈至49.2,但仍連續第六個月收縮。不過,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生產前景信心強勁,創下2021年4月以後新高。
與官方PMI數據相較更偏重中小企業的財新製造業PMI數據公布,錄得49.2,高於上月0.2個百分點,連續第六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回升的走勢與官方數據一致。
財新指出,在疫情影響下,2023年1月製造業生產、需求仍然疲弱,生產指數與新訂單指數在榮枯線下略有回升,分別連續第五、六個月位於收縮區間。產量方面,消費品類上升,中間品類與投資品類下降。外需方面,海外經濟衰退風險增加,新出口訂單指數同樣連續第六個月位於收縮區間,不過收縮程度趨緩。
生產和需求邊際好轉,帶動就業指數在榮枯線下上升。受訪企業反映,減員主要是由於疫情感染率上升導致人員無法到崗,以及部分企業在員工自願離職後沒有填補空缺。
供應鏈壓力放緩 人手仍短缺
去年8月,財新製造業PMI降至49.5,是5月後首次落入收縮區間;9月進一步降至48.1。去年6月份,財新製造業PMI升至51.7,創2021年5月後最強勁擴張率。
去年4月該PMI錄得46,是2020年2月後最嚴重收縮;3月和5月均為48.1,為2020年2月後次嚴重收縮。
財新稱,隨著疫情形勢好轉,供應鏈更趨穩定,1月供應商供貨時間指數在榮枯線下大幅上升,意味供應鏈壓力放緩,但由於人手短缺,物流運輸尚未完全正常化。生產經營逐步恢復正常,企業對未來一年前景的信心持續回升,製造業生產經營預期指數升至2021年5月以來新高。
製造業企業樂觀情緒繼續提升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2023年1月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供給和需求趨弱,外需低迷,就業下降,物流亦未完全恢復,但製造業企業樂觀情緒繼續提升。此輪疫情衝擊之後,加快恢復經濟、促進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正常化將是經濟工作重點,改善預期、修復信心、增加收入、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則是重要抓手。展望未來,疫情發展仍有較強不確定性,應做好充分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下一波疫情衝擊。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仍需高效統籌。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