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經濟危機四伏,學者籲密切關注債務與信用危機。 (美聯社圖片)
各界密切關注中國這一輪疫情發展的走向。 (美聯社圖片)
巴隆周刊(Barron's)報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拉赫曼(Desmond Lachman)指出,從歐洲、中國及一些新興經濟體已知的經濟挑戰,2023年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展望堪虞。2023年世界經濟面臨許多挑戰,包括世界經濟能否挺得住主要央行連番升息的壓力,全球金融市場是否會不堪萬一經濟衰退的打擊而崩潰,以及債務和信用危機是否連環爆。
拉赫曼指出,今年全球經濟要面對升息、衰退、債務與信用危機三個「已知的未知」。首先,美聯儲與歐洲央行已大幅縮緊貨幣政策,既猛力提高利率,同時還翻轉多年來藉由收購債券在市場挹注流動性的做法。這導致房貸利率勁揚,導致成屋銷售一連十個月走下坡。央行官員已明確表示,除非見到明確跡象顯示通膨確實正滑向2%目標,否則升息絕不縮手。
倒債潮可能席捲新興市場
高利率與衰退來襲的同時,這世界正被債務淹沒。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當今全球債務大約佔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0%,也就是大約比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引爆全球金融海嘯的水準還高出20%。另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全球非銀行金融機構合計約有80萬億美元的債務,隱藏在其龐大的外匯衍生性商品部位之中。
尤其在利率走高和衰退來襲的情況下,債務人更難展延今年將到期的高額債務。世界銀行(WorldBank)一再示警,一波倒債潮不久可能席捲新興市場經濟體,既因美國升息引發資金外流,也因美元勁升加重償債壓力。如果利率升高引發經濟衰退,歐元區債務危機也可能再起。
關注中國房市泡沫情況
另外,中國可能是另一個信用問題的來源,從恒大集團和其他20家大陸房地產開發商近來債務違約,即可見端倪。倘若中國放棄「清零」政策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或房市泡沫爆破變本加厲,就很可能爆發信用危機。
拉赫曼稱,與2008年的情況相比,全球的商業銀行如今資本結構更健全,更能挺得過全球信用危機突然來襲的難關。但現在全球有一大部分的信貸是經由大致未受法規管理的非銀行所仲介,包括避險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內。
拉赫曼呼籲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應密切觀察全球信用市場的情況,讓貨幣政策及早「轉向」,立場從「鷹」轉「鴿」,讓世界經濟免除一場無謂的「硬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