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輕塑膠對環境生態的破壞,當局近年來推出一系列減塑活動和措施,2019年《限制提供塑料袋》法律實施以來,取得不俗的成效,2021年起本澳禁止進口及轉運發泡膠製的一次性餐具,2022年禁止進口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膠餐飲吸管和飲料攪拌棒,政府有意明年繼續落實限塑工作,2023年禁止進口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膠刀、叉。未來希望有關部門能繼續有序地推動各項限塑政策,從源頭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
全世界已有超過60個國家宣佈禁用塑膠袋等限塑政策,除了塑膠袋,塑膠餐具等一次用塑膠製品,也成為許多國家淘汰的重點目標。韓國上月宣布最嚴「限塑令」,全面禁止店家提供一次性產品,包括餐廳禁止提供紙杯或塑膠吸管,便利商店禁止提供塑膠袋等減塑政策。台北市今月起全市超過2,000家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為減少塑膠衍生之環境污染。本澳未來可考慮借鑒其他國家及地區的成功做法,深化相關措施,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並制定整體的限塑工作規劃及階段性目標,配合國際減塑趨勢積極推動源頭減廢,積極向大眾倡議減塑,提升環保意識。
此外,可降解塑膠雖然可以降解,但並不能完全降解成有機物,降解後還會殘留微小的碎片,成為微塑料,對環境及生態鏈亦有負面影響。去年當局已完成「澳門微塑膠調查及應對策略研究」,未來應進一步採取限塑,規定用全降解材料代替可降解一次性塑膠製品,例如引入內地研發的以玉米澱粉為原材料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進一步治理本澳微塑膠污染,打造出有利於循環再利用的環境。
立法會議員、澳門基金會信託委員會委員、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 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