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醫院一樓急診大堂昨早約有數十人在輪候,大部分都為長者。(陳宇東攝)
山頂醫院急診部代主任曾潭飛(左)及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張子軒出席電台節目,與公眾探討最新防疫工作。(澳門電台網頁圖片)
澳門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以下簡稱「山頂醫院」)急診部代主任曾潭飛、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張子軒昨(28)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與公眾探討最新抗疫工作。曾潭飛承認,山頂醫院急診部面臨的壓力及挑戰前所未有,又預料本澳現階段遭受的疫情衝擊將持續數周,但強調山頂急診及本澳醫療體系仍未「爆煲」,而且院方已透過資源調配,騰出更多人手支援前線醫護。【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對於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山頂醫院急診服務輪候時間較長,亦有前線醫護反映病患數目激增導致工作壓力沉重,擔心本澳醫療壓力是否「爆煲」。曾潭飛回應稱,隨著感染數字持續上升,山頂醫院急診部面臨的壓力及挑戰前所未有,甚至會出現短暫的不勝負荷。他又舉例指,急診部的求診人次近日明顯增加,過去數天居民使用救護車次數達400多次,是平日服務量的兩倍或以上。他預料,本澳現階段遭受的疫情衝擊將持續數周。
調配人手支援前線醫護
曾潭飛強調,院方已即時啟動災難應變機制,透過資源調配,暫停一些保健門診等較無迫切性的服務,騰出更多人手加入前線醫護的陣容,加上不少前線醫護感染後症狀減輕都儘快重新投入工作,透過調配人手,初期或需要時間適應改變,但認為山頂急診及本澳醫療體系仍未「爆煲」。
被問及院方近日才調配資源支援急診部是否反應太慢?曾潭飛強調,當醫療資源有限時,只能因應當時的實際情況作出改變。由於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狀況。例如急診部24小時門診原本作為疫苗接種站,現按需求改建為治療床位,須實事求是作出改變,但承認在調配過程中或存在時間差。
三至六個月內二次感染機率低
有市民憂慮新冠患者康復後會二次感染,以及擔心染疫人士轉陰後回到工作崗位是否仍有傳染性。曾潭飛解釋,一般居民在首次感染康復後的三至六個月,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機會相當低,但免疫力較低人士出現二次感染機率較一般人高。他又指,染疫人士轉陰後,代表其身體所攜帶的病毒量已很少,基本不用擔心傳染性的問題。
對於市民關注康復後能否運動的問題。曾潭飛回應稱,市民感染後,若不適感減輕,可先作家居活動,若抗原轉陰性,可作戶外步行,身體都沒有不適時,可以逐步恢復到病前運動量,但症狀加重或變化則需要暫停運動。當居民康復後,則需視乎個人身體情況,循序漸進適當地提升體力活動。
止咳藥應經醫生診斷後服用
有市民關注政府派發的抗疫包中沒有止咳類藥物,但染疫後長時間咳嗽相當難受。曾潭飛回應稱,新冠病毒引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感染者或出現喉嚨不適症狀,喉嚨受刺激引起的咳嗽或會持續兩星期,喉嚨分泌物不多,不一定所有人士都需要止咳藥,而且止咳藥對部分人或有害,因此抗疫包沒有止咳藥。但他補充稱,若居民有需要,可到社區門診,由醫生診斷後提供止咳藥。
學校有防疫預案保障教學進度 教青局:延遲一周開學影響不大
教青局早前宣布非高教延至下(1)月9日復課,有家長關注學生教學進度會否受到影響,以及復課後若發生大量師生感染情況,當局是否有相關預案應對。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張子軒表示,延遲一周開學的安排是聽取了衛生局意見,為避開疫情高峰,以免同一時間大範圍的師生感染,亦得到學校及教學團體的同意。他又指,教青局對高年級及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安排均設預案,相信不會因延遲一周開學,影響整年的教學進度。
至於防疫預案方面,張子軒指出,教青局早前已跟教育團體及學校共同制定防疫預案,假如學校出現疫情,則可以透過校內人手調配,或者以短期代課方式安排教學工作,而學校方面亦會準備一些教學預案,有需要時可以讓學生保持一定的學習進度。
教青局近期有協助社區門診維持秩序,張子軒指,社區門診起到有效分流感染者的功能,近三日每天有近3,000名居民求診,較高峰時每日3,800人次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