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自昨日起正式進入疫情防控過渡期的第二階段,但隨著防疫措施放寬後,市面的防疫物資和藥品卻相當緊絀,甚至出現防疫藥物搶購潮,藥物監督管理局雖已祭出「限購令」,指示藥房對抗原檢測試劑和止痛退熱藥物採取限購措施,以保障相關物資供應充足,以防囤積,但不少市民反映,走遍多家藥店仍未買到抗原檢測試劑和個別牌子的止痛退熱藥。
平心而論,「限購令」不是魔術棒,不可能一下子把空空如也的貨架都填滿防疫藥物,所以藥監局還協調藥物入口商,加快處理抗疫藥物及用品進口審批,希望維持相關產品的穩定供應。相信再等待一段時間,防疫物資和藥品緊絀的情況將得到有效緩解。但歸根究底,引發搶購潮是因為大家擔心過渡期內會在短時間出現大量感染者,繼而導致醫療資源及服務發生擠兌,但既然特區政府多次強調,本澳醫療救治能力絕對足夠,就應該想方設法增強市民大眾的抗疫信心。
對此,街總社事委主任張淑玲建議,「六·一八」疫情期間,藥監局定時透過網頁向外公布,各間藥房的防疫物資和藥品庫存,方便公眾查閱,因應現時屬過渡期,希望政府可恢復這項服務,料可釋除公眾疑慮,並增強抗疫信心。
買不到防疫藥物還可以等一等,但非高等教育的防疫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按照教青局要求,自本周一起,對非高等教育的師生每周進行一次快測措施,結果當日共有17間學校共25名學生及三名教師出現陽性個案,其中13個班級受影響暫停面授。
隨著進入過渡期的第二階段,停課標準又更改為當該班一天內新增確診學生人數達四人或以上,該班當天起計暫停面授課堂五天。有學校反映,學生確診範圍開始慢慢擴大,中小幼班級均有個案,又憂慮聖誕假後將迎來新一波「確診潮」,繼而造成大量班級需停課。
冀特區政府優化非高等教育防疫措施,提前制定相關應急預案,切實保障教職員工及學生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