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昨日舉行全體會議,多位議員關注就業問題。 (郭善如攝)
勞工局局長黃志雄表示,未來亦會因應勞動市場需求將「在職帶薪培訓」擴展至更多工種。 (郭善如攝)
立法會昨日舉行全體會議,多位議員關注就業與外僱議題。議員李靜儀指出,今年首九個月,透過恆常配對、網上平台及專場配對會對接成功率僅有不到兩成,建議當局對多項就業輔助措施做出檢討,並加強監察是否存在假招工情況。對此,勞工局局長黃志雄表示,當局會審查企業招聘的資歷要求、薪酬待遇等是否合理,同時會因應勞動市場需求將「在職帶薪培訓」擴展至更多工種。 【本報記者郭善如、林嘉欣報道】
議員李靜儀指出,當局至今舉辦逾20輪的帶津培訓計劃,但不少求職者基於種種原因未能獲聘。今年首九個月透過恆常配對、網上平台或專場配對會等進行對接面試共25,334人次,面試成功有4,899人,成功率只有近兩成。
不少居民反映,求職者完成就業登記卻一直未獲安排配對或者面試,寄出的求職信亦石沉大海。她認為,政府除了積極發掘更多適合本地居民的崗位外,亦要針對現行的多項就業輔助措施作出檢討。建議當局加強監察招聘過程,例如薪酬待遇等招聘條件和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假招工」而影響配對成效等。
另外,議員李良汪亦促請政府確保本地僱員優先及持續就業,冀當局公布現時正在進行的大型公共工程聘用本地僱員的情況等。
首十月公共工程就業配對成功417人次
勞工局局長黃志雄回應稱,今年1至10月公共工程就業已成功配對417人次,未來亦會因應勞動市場需求將「在職帶薪培訓」擴展至更多工種。
他又稱,當局會審查企業招聘的資歷要求、薪酬待遇等是否合理,若有合適職位會致電求職者見工。針對有建築業工人工作兩至三天就被解僱,黃志雄稱工友若認為有權益受損,可向當局投訴,一定會嚴肅處理。
對於有議員關注公共工程聘用本地僱員比例,公共建設局副局長馬文俊稱,由於不同工程的規模、所需工種、機械技術需求不一,各階段所需工人數量均不同,若硬性限定用人數量「不現實」,亦會影響工程進度和成本控制。
15.3萬外僱 較疫前減少四萬人
至於外僱過多問題,黃志雄透露,截至10月底,本澳有15.3萬名外僱,較2020年1月底疫情前減少40,000多人,當中非專業外僱減少30,000多人。
黃志雄強調,審批外僱會先向申請企業轉介本地人,並跟進就業配對結果,倘有本地僱員可擔任,將不批准外僱申請。他又提到,當局致電待業人士參加就業配對,僅約一半人出席,未來會再採取優化相關措施。勞工局代副局長李麗瓊補充,外僱減幅較大是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減少近半,約7,300多人,另外教育業的就業居民期內增加近三成。
將推不同類型「在職帶薪培訓」
勞工局職業培訓廳廳長張瑋表示,勞工局一直加以推行職業培訓計劃,以改善受疫情影響的就業市場,並透過與不同院校、團體和社團合作開展相關工作,為各行業人士進行提升技能、考證的培訓。張瑋認為計劃對求職者職業發展方向產生很大的作用,令其在不斷變化的求職市場中,更好地裝備自己。
有關「在職帶薪培訓」計劃,張瑋表示,廚師和設施維護崗位分別有300多名和70多名人士報名參加,成功推動新人入行,計劃成效顯著。當局未來會因應綜合旅遊業,以及酒店前線崗位推行不同類型的「在職帶薪培訓」計劃。
而「就業導向計劃」旨在為求職者進入職場前做過一些實務訓練,令其掌握職場入門技能,參加人士中有超過兩成參加人士為大學生。有關職業轉介部分,在9,627名完成培訓人士中,有兩成半人士透過勞工轉介已成功入職。
李麗瓊補充指,截至11月底,接近6,000人次透過勞工局計劃成功完成就業配對。她提到,配對崗位中,有28%是中小企提供崗位,27%為休閒企業提供崗位,17%為建築行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