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持審慎理財原則的前提下,特區政府將確保社會福利資源投放不減少。 (東方IC 圖片)
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實施多年的現金分享計劃是否要檢討有研究空間。 (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賀一誠於本月15日列席立法會大會, 發表明年度施政報告,首項施政重點為「加快促進經濟復甦,鍥而不捨推動多元」,將堅持不懈採取「1+4 」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即綜合旅遊休閒業加上大健康、現代金融、科創、會展商貿文體等四大重點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比重。施政報告中又提到,明(2023)年即使仍需實行赤字預算,但會延續各項惠民措施,包括連續第16年發放的現金分享計劃,加上部分新增項目,明年度本澳一系列惠民措施涉及總金額為209 億元。
有關民生福利範疇,《施政報告》將「多措並舉惠民利民、優化社會民生工作」列為明年特區政府施政重點之一,當中提出,在堅持審慎理財原則的前提下,確保教育、醫療、民生和社會福利等資源投放不減少,延續2022年度各項惠民和臨時稅務優惠措施,切實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明年度的主要惠民措施:包括明年度現金分享繼續實施,維持永久性居民每人10,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6,000元。政府續向永久居民發放600元醫療券;明年度敬老金維持9,000元,養老金每月3,740元,將籌設一間長者日間中心,並新增一支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隊,最低維生指數維持4,350元;政府鼓勵長者就業,65歲以上長者僱員職業稅免稅額為19.8萬元;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維持上限6,000元;政府亦將繼續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學費援助、膳食津貼、學習用品津貼,以及繼續發放非高等教育的書簿津貼,新增延長大專助學金償還期及中止還款的特別措施。
動態調控外僱量 提升就業競爭力
賀一誠表示,民生無小事,政為民所興。改善民生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特區政府將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回應居民訴求,積極解決就業、住屋、醫療、民生服務及教育等方面的問題,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將紓解民困、排解民憂工作落實到位。因應就業市場狀況,動態調控外僱數量。提升居民就業競爭力,開辦多元的職業培訓課程及技能測試項目,協助澳門居民在職場向上或橫向流動。繼續完善勞動範疇法律法規。《工會法》法案今年底送交立法會審議,有序開展《產假報酬補貼措施》等法例檢討工作。配合日後《建築業職業安全健康法》的頒布及實施,適時制訂相關補充性法規,強化職安健制度建設。
新措施關懷長幼及殘疾人士
新增措施主要惠及長者、學生及殘疾人士,包括在社會房屋內建長者日間中心、延長大專助學金還款期、新增約300個康復服務名額等。在職或有就業需要人士方面,《施政報告》提出維持稅務優惠措施,僱員可獲減30%的職業稅,一般僱員免稅額14.4萬元,明年向納稅人還2021年已繳職業稅的60%,上限1.4萬元;並繼續維持工商業者及相關人士相應的稅費扣減、豁免場地租借、牌照、准照費用等措施。
增聘待業居民臨時補助續實施
另外,帶津培訓計劃繼續推行,以保障就業市場穩定。而增聘待業居民臨時補助計劃亦得以延續,符合資格的僱主在維持原有本地僱員數目的情況下,於特定期間每增聘一名待業60日以上的本地僱員,可一次性獲發為期六個月合共19,968元補助。
現金分享可研究 殘疾長者有兜底
其後,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行政長官被問及明年已是連續第三年不向央積金特別注資7,000元,社會有意見希望優化現金分享計劃,不再向長住海外的澳門居民派發現金分享,將資源撥給長者、殘疾人士之類的弱勢社群,政府有否考慮這個意見,會否優化現金分享計劃?賀一誠回應表示,現金分享沒有建立任何法規法律制度,現金分享只是作為一個福利普惠性政策,現在已經延續多年,是否需要檢討有研究的空間。關於殘疾人士、老人家方面,賀一誠指他們已經有一定機制兜底,社工局有相關工作,政府亦有給予資源。
至於能否設法開源?賀一誠稱,經濟多元化不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多元化,只能多支援他們發展,而不是向他們多收稅。開源就是向他們多收稅,這幾年免稅、減稅的措施沒有改變,如果在這個經濟環境下開源是行不通的。企業、居民都很困難,所以保持赤字預算平穩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