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出席電台節目《澳門講場》探討明年度《施政報告》。(澳門電台網頁截圖)
行政長官賀一誠本周二(15日)發表《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澳門電台節目《澳門講場》今(17)日邀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對《施政報告》內容作探討。兩位學者均認為,「1+4」的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可能至少要五至十年才具備雛形,但絕對是澳門發展的關鍵一步,呼籲各界齊心向既定目標穩步邁進。
李振國指出,明年度《施政報告》在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的定義方面比以往更清晰,而且務實地結合本澳宏觀經濟實況。例如《施政報告》提出,爭取非博彩業比重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四大產業各佔15%),高於博彩元素的四成。他又指,《施政報告》對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亦十分清晰,就是利用離島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合作,有針對性地培育腫瘤治療及醫學美容等項目。但他提醒,實現澳門經濟轉型是特區政府的長遠目標,並非兩三年可以實現。劉丁己補充指,明年度施政報告標題為穩中求進、齊心合力,意即要慢慢進步,非一蹴而就,也需要全澳市民的共識。
「一刀切」定外僱比例難落實
多名市民致電反映失業問題,有意見認為應嚴格落實外僱退場機制,以及設定本地居民與外僱的職位比例。李振國回應稱,難以「一刀切」制定有關比例,因為不同產業在不同階段的人資需求不同,會隨著經濟環境而動態變化,而且本澳發展新興產業難免要輸入技術人員。他稱,按失業情況加大外僱退場機制的力度,比起訂定職位比例更具彈性,亦更適合本澳的經濟狀況。劉丁己指出,疫下整體經濟環境轉差,再加上本澳產業結構單一,是造成失業率上升的根本原因。他認為,要解決就業問題就要「做大個餅」,讓市民有更多就業選擇。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前(16)日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上表示,本澳物價指數平穩,漲幅不明顯。有市民認為,此說法與民眾真實感受有落差。劉丁己指出,受疫情及俄烏戰事影響,全球原料及運費均有升幅,物價自然上升,但得益於澳門大部分商品由內地進口,本澳物價已相對平穩。
李:儲備投資不能只看一年
另外,今年上半年財政儲備投資損失高達174億元,引起公眾普遍關注, 李振國表示,加息周期帶來的高息環境,令全球債市股市波動較大,但儲備投資不能只看一年,畢竟去年還有147億元投資收益,因此,相信隨著市況好轉,未來能填補虧損。
亦有市民反映,可考慮對長期居住外地的居民增加領取現金分享的條件。李振國表示,正如行政長官所言,本澳缺乏相關法規讓當局去進一步篩選領取資格,他同意可透過立法的方式,規範現金分享的領取資格,減少不必要的爭議。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