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本屆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夾心房屋法律制度》法律草案日前正式提交立法會,至此,特區政府提出的五個置業階梯結構已具雛形。
夾屋的對象是針對負擔不起私樓,但又超出經屋申請要求的夾心階層置業人士。根據政府公布的《夾心房屋法律制度》法律草案,夾屋定位是私樓,是比經屋面積稍大、價格稍高的住房單位,約為私樓價格的七成,設有16年的禁售期,擁有物業、曾經申請過經屋、曾獲四厘利息補貼均不得申請。從有關規定來看,夾屋法律制度的設立,滿足了本澳置業階梯的最後一環,過去超過經屋申請上限但又買不起私樓的夾心族群,如今有了新的選擇。理論上所有人群均已被涵蓋在政策的照顧範圍內。
特區政府在「二五」規劃中提出,要有序推進階梯房屋政策,落實公共房屋供應計劃,包括完成三個社會房屋工程,安排不少於三次經屋申請,未來五年興建7,000至10,000個「夾屋」單位、1,800個長者公寓單位以及適時推出私人住房土地供應,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其中,提供和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條件,針對不同社會階層的安居需要和購買能力,是政府的核心任務,隨著《夾心房屋法律制度》的推出,將能更好解決居民住房問題。
「夾屋」定位為私人住房,為夾心居民提供新的置業途徑,一方面提供比私樓更低廉的價格,一方面也能減輕經屋供應的壓力。當局此前公布,偉龍公屋用地將轉為興建夾屋,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進行相關設計,相信很快將會招標動工,預料可以提供4,000多個單位。
值得關注的是,夾屋的售價將高於經屋、低於私樓,主要以市場價格為參照點,給予一定折扣。不過,由於市場價格時常波動,連帶也會影響夾心階層的購買能力,若能在當中就申請人能力設定折扣成數的區間範圍,相信能夠更加精準幫助到需求族群。
另外,兩年多來本澳受疫情衝擊嚴重,不少民眾經濟能力大幅下降,政府有需要在這方面動態研判及掌握社會的住房需求,過去的夾心階層人數也可能有所變動。對於青年族群而言,《夾心房屋法律制度》法律草案將提供他們在向上流動的過程中,滿足置業需求的途徑,法案的推出是滿足社會期盼,相信隨著法案在立法會的詳細討論,社會將能夠更加凝聚共識,順利完成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