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期疫情的反覆給坊間帶來一縷陰影,然而內地11月1日起恢復受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電子簽注申請,仍然讓澳門社會尤其是旅遊業界注入了復蘇的希望。在這個有利於提升內地旅客前往澳門的願望的政策加持下,在博彩元素之外,澳門的從業者又有哪些秘笈可以令客似雲來呢?
任正非2020年中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華為從來不用完人,……我只做長的這塊板,讓我再拼一塊別人的長板,拼起來不就是一個高桶了?」筆者認為這個長板理論尤其適合澳門的經濟發展;而在旅遊業中,「美食之都」的全球聲譽即是澳門的一塊長板,引客的秘笈就在這些美食的製造者主理人傳承人的手中。
其實我們談到了美食的文化歷史、商業經濟上「老字號」的傳承。老字號,是經過長時間考驗的著名品牌,是長期市場商業競爭中的佼佼者,其背後凝聚了主理人及其家族的智慧和勤勞的汗水。澳門這個東西文化交匯之地,飲食也充滿了雜糅融合的活力與魅力。澳門街的魅力正在被更多的遊客看到,他們的看到在互聯網時代又恰恰可以超越地域的界限,即使在身不能及的時期。於是乎一些旅遊熱點,走來了網絡世代的年輕人,他們不同於手拿《孤獨星球》厚厚旅遊指南的上一代的遊客,他們是拿著智慧手機連著社交媒體的新一代自由行的主力,也普及了「打卡」、「拔草」等網絡世界的術語。然而,科技與互聯網的進步也可能產生負面效應,其影響力也是傳統商業時期所難以預料的。我們同樣可以用網絡熱詞來說明一下,比如「踩雷」、「翻車」等,說的就是人們跟著他們的網絡「旅遊指南」到達目的地發現貨不對板,遠低於預期,謂之「踩雷」,如果某地被踩雷過多,評價轉向而導致「翻車」;網絡世界翻車後的反轉則是殊為不易了,這就是所謂「砸了金字招牌」。
導致網絡負面評價的原因不一而足。比如說東主或其他利益相關者買流量的虛假宣傳、一些急於讓自己走紅的主播充當了外行甚至不實的代言人、還有可能就是老字號的主理人「冷淡風」,或者其他一些原因。要盡量減少或避免這類現象在旅遊業熱盼復蘇的澳門出現,跟上時代的進步積極轉型的老字號們,真正可以充當澳門經濟復蘇的那塊紮實的長板。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監事長李小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