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2利用多條東西向綠化步道,連通中央綠廊與濱海地帶,豐富景觀體驗。 (《東區-2 》圖片)
東區-2 綠網系統示意圖。 (《東區-2 》圖片)
澳門首份詳細規劃草案東區-2(即新城A區)於本月7日起展開為期60日的公開諮詢,至12月5日結束。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指出,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的海域使用構想,提出對近岸進行填海的規劃,其中擬在澳門半島東北側與新城A區之間填造約0.36平方公里土地,打造地標性的休閒綠色設施,包括有城市公園和運動公園。另外,工務局又指,正在向中央申請水道填海工程,暫時未有時間表。
東區-2 詳細規劃草案指出,東區-2 本區是建設宜居新區、打造綠色空間共享綠色生活的「新嘗試、新實踐、新示範」,希望為澳門城市空間發展帶來 新面貌,提升居民綜合生活新水平。當中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用地約71.1 萬平方米,佔區內用地面積40.7%,將由「城市運動公園——中央綠廊——濱海綠廊——綠化廊道——公共通廊——綠地型集中開放空間」組成,形成綠網系統的主要部分。
生態綠地配休閒設施
草案中指出,依據《核准〈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 (2020- 2040) 〉》的海域使用構想,提出對近岸進行填海之規劃,其中擬在澳門半島東北側與新城A 區之間填造約0.36 平方公里土地,打造地標性的休閒綠色設施,包括有城市公園和運動公園。城市公園內廣植樹木,以生態休閒綠地為主,配備其他休閒設施;而運動公園附設城市級公共設施,滿足市民對綠色開放空間及戶外活動的使用 需求。同時,利用多條東西向綠化步道,連通中央綠廊與濱海地帶,豐富景觀體驗,形成系統化藍綠公共開放空間網絡。
另外,透過打造城市級大型文化、商業設施,並提供戶外運動場、遊樂場、單車徑和休憩區等,與現有城區作空間功能互補,有助緩解居民對休閒設施的需求,為居民提供多元充足的休閒和娛樂空間。
綠色建築及節水節能
有關風流動方面,草案中指,區內透過劃設多條綠化廊道及公共通廊,以促進區內的風流動環境。為營造良好的空氣流通效果,塔樓之間的距離應不少於塔樓高度之六分之一,塔樓立面最大連續寬度應不大於70 米。另外,有關綠色建築及節水節能部分,當局會積極探索應用先進及適用的綠色建築技術及節能策略,對區內環境作保護,有利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對區內不同用地設有綠化率,鼓勵於建築物作地面綠化、退縮平台綠化、垂直綠化、天台綠化或設置天台太陽能設備。
有關其他綠色設施方面,草案中表示,實施公共交通導向發展模式,積極推廣使用綠色交通工具;區內全部室內停車場之汽車泊車位預留充電容量及基礎設施。鼓勵採用道路遮陽及建築遮陽的方式,降低太陽直射造成的不利影響,提升室內外舒適度,降低空調負荷。應用建築中水回用系統,並在共同管道內預留中水主幹管管位,以滿足未來中水設施系統的應用彈性。地段建設中合理採用裝配式預製構件、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減少建築材料浪費,保護環境。
城市總規納水道填海
另外,在當局較早前舉行的東區-2 介紹會上,不少城規會委員及傳媒關注新城A 區與黑沙環之間的水道在東區-2 詳規草案中已是綠地,是否即已填海。工務局回應稱,總規中已規劃水道填海,故順理成章把水道加入東區-2 詳規草案;目前填海仍在申請中,水道對綠化空間及交通、新城A 區及黑沙環的作用較大,希望向此目標及方向推動。
有傳媒關注水道填海時間表及申請成功的機率。工務局重申,正向中央申請,未有時間表;水道填海是一個規劃目標。傳媒問及若中央不批准水道填海,有否替補方案。工務局表示,若沒有該水體,規劃裡的綠地面積約有25%,倘加上水體則約佔四成。該水體有助增加該區及鄰近地區的綠化面積,人均超過三平方米, 超過香港及深圳的標準。無論水道填海批准與否,東區-2 已預留足夠綠化空間。
構建「山、海、城」景觀特色
而在景觀維護、城市設計方面,草案中指出,構建「山、海、城」景觀特色,打造海上門戶新面貌,保護東望洋燈塔視域是東區-2 既配合城市發展,同時兼顧文化景觀保育工作的重要目標。提出以景觀帶、視域視廊、景觀節點和門戶地標構建該區的景觀格局。在滿足澳門國際機場的航空役權條件前提下,建築高度呈北高南低的斜向扇面分布的整體形態;建築群在中央綠廊及TOD 節點周邊高度較高,沿城市公園及海岸線建築群則高度較低,東西向天際線呈現出中間高,兩邊低的布局形態。
東區-2 分為海岸景觀帶和中軸景觀帶。結合綠地、行人專區、單車徑、步行徑、旅遊及休閒服務設施、濱海特色商業空間等,形成區內最重要的海岸景觀帶。創設條件配合未來濱海旅遊發展,透過留設海上旅遊設施,包括碼頭、船舶停泊位置、濱海上落站點及遊船區,以充分利用濱海資源。以中央綠廊形成南北連續的特色生活走廊,廣植喬木林帶形成全天候的舒適環境,塑造區內公共性景觀中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