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內地在國慶期間推出的新一輪調控樓市的措施,惠譽評級亞太企業評級部高級董事林樹毅表示,政策上的收緊可能對今年積極買地之發展商影響較大,因他們的財務會因限購等措施而出現壓力。他認為,發展商在資金需求緊張的情況下,或會加快去存貨補充資金,另外亦可能會縮減發展規模。一些跟隨市況調整買地策略的發展商,則可有較多現金流,受政策收緊之影響相對較少,未來在地價有所回落時,購買土地亦可有較充裕資金。
林樹毅相信,內地房地產市場短期的需求仍可維持,因現時改善性住房需求旺盛,但當需求大部分獲滿足過後,整體住房需求或會出現下跌,而下跌是逐漸式或斷層式出現,則仍待觀察。迄今所有一線及諸多二線城市的地方政府已經採取了各類針對性措施為市場降溫,比如限制非本地居民購房,提高購買第二套房的首付款和按揭貸款比例等,但實際效果有限。
內地房地產市場短期的需求仍可維持,因現時改善性住房需求旺盛。(互聯網圖片)
有專家指出,地方政府降溫措施效果不彰,部分可能歸因於中央政府出乎意料的沉默。中國自2003年房地產熱調控以來,一直是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出收緊政策,地方政府賦以地方政策。地方和中央之間還往往存在博弈,因為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還是有相當的依賴。但在此輪房地產熱浪中,中央政府雖然也敦促地方控制地產過熱,但自身並未推出任何自上而下的信貸收緊政策,而往往這些政策是最為有效的。
中央未出手有原因
這輪中央政府還未出手,專家估計原因可能有二。首先,房地產市場上漲有助於消化庫存並支持經濟增長,目前局勢還是可控,「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其次,房地產市場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中國調整債務結構。目前中國居民債務佔GDP的比重為40%左右,水準結構合理,全球比較而言也處於較低範圍,所以還有上升空間。但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債務高企,佔GDP比重已高達150%,並且其在過去六年中迅速攀升,上漲超過50%,引發市場擔憂。房地產市場上漲,居民購房,居民債務溫和上升,同時企業由此去槓桿,從而使中國的債務結構更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