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2能否改變半島交通生態?

學者:從集體運輸系統入手
11/10/2022
60169
收藏
分享
學者:從集體運輸系統入手
學者:從集體運輸系統入手
學者:從集體運輸系統入手
學者:從集體運輸系統入手

新城A區的建設,將如何改變半島交通的面貌? (資料圖片)

東區-2交通規劃以輕軌為核心,期望打造多元出行系統。 (《草案》圖片)

交通問題一直是澳門解不開的結,特區政府日前公布《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提出打造以輕軌為中心軸線、兩橫兩縱的路網布局,以及串聯輻射整區慢行系統的多元化出行交通體系。不少意見認同區內規劃完善,但也關注新城區的建設是否能夠緩解北區的交通壓力。有意見認為,澳門的交通問題需要從整體城市規劃入手,應努力將澳門的集體運輸系統做好,透過都市更新進行「內陸化」,才能提升市民使用集體交通工具的意願,紓解交通壓力。 【本報記者郭善如報道】

特區政府日前公布《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計劃在區內打造多元化出行交通體系,其中與澳門半島相連接的跨區道路有四條,包括三座連接橋與AB區通道,東側則有兩條與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聯通的道路,往南則連接第四通道往氹仔。區內規劃有三個輕軌站,同時將打造地下商業街區,成為濱海新門戶。

當局預估東區-2人口可達9.6萬人,加上往來大橋口岸、第四通道車流,以及輕軌轉乘的人流,對半島交通生態勢必會帶來很大的改變。不少意見期待,藉由東區-2的建設,能夠起到紓解半島交通壓力的作用。

增加立體交通建設 優化集體運輸系統

不過,澳門大學副教授、澳門智慧城市聯盟協會理事長黃承發接受本報訪問時則認為,澳門的交通問題仍要由整體城市規劃來解決。政府首先需估算全澳市民的出行習慣,再做好各局的分流工作。並要增加立體交通系統的建設,例如行人天橋等。

他認為政府應努力將澳門的集體運輸系統做好,例如輕軌,透過都市更新的規劃,將其內陸化,讓輕軌支線能融入民生區域,搭配巴士網絡,令「立體交通+巴士+輕軌」的接駁,提升市民使用集體交通工具的意願。

他形容,澳門的交通問題就如「雞與雞蛋」,他舉例指,如政府想解決本澳停車、泊車位不足,以及路面堵塞的問題,那麼當局需先行優化本澳的公共交通系統,達到便民便捷目的,市民出行便會優先考慮使用公交系統而不是自駕。他指現時市民對公交系統的直觀看法,會認為乘坐公共巴士要面對人流擁擠,且等候時間長的問題,因此當局需先行優化本澳的公共交通系統。

著重加強慢行系統 令市民有更好體驗

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古慶祥亦指政府應加強公交系統的便利性,令市民多使用公交系統,能有效減少路面車輛數量。而過往政府忽視慢行系統,認為未來可著重改善,令市民和旅客能有更好的體驗;另外他又指未來應加強構建更多的停車泊車位。

他亦認同東區-2規劃草案構建地下空間的規劃,認為地下空間可提供更多土地資源去實現城市發展,建議當局可參考鄰近地區的構建模式,在輕軌站點加入更多商業和便民元素,包括建設商區、食肆和民生生活圈等。

分析區內出行習慣 應對實際狀況

黃承發認為政府今次公布的規劃草案,較過去樓群和區份的設計有所進步,在集體運輸系統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包括在輕軌、橋樑和接駁澳門的線路方面有所考量。

但他建議政府應釋出該區居住人口的估量、商業活動人流數量等數據,將數據結合草案中的交通規劃,才能評估該區的規劃是否足夠容納人流量。其次,集體交通工具承擔各區的分流作用,因此政府需分析區內人口的出行習慣,從而作出改善以應對實際狀況。最後,黃承發建議政府未來在立體交通的設計上,能作「雙軸上下管線」的規劃,在建設的同時「雙管齊下」,避免日後又要進行額外的道路修整工程,相信能有效促進綠色出行的實行。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