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跌勢未止,港股上周表現亦滑低。恒指上周五失守兩萬三,收報22,954點,跌177點或0.8%,創兩個月低位;累計全周挫419點或1.8%。中資金融股表現最弱,內銀上周陸續公布季績,惟表現稍遜預期,且不良貸款狀況繼續引來憂慮,在內地房地產泡沫的危機下,市場憂慮內銀可能將需要沖銷更多壞賬,從而導致盈利受壓。另外,內銀「債轉股」將進一步執行,惟有分析認為,此舉有為拯救國企而損害銀行利益之嫌,令銀行實際資產狀況更不明朗。
內銀於上周相繼公布首三季業績,期內純利大致持平,惟盈利能力卻有所倒退,淨息差(NIM)繼續受壓。
內銀正值多事之秋,公布季績後股價再度受壓。(互聯網圖片)
內銀業績前景欠佳,亦拖累內銀股表現偏軟,中行(03988)、建行(00939)及工行(01398)跌幅跌1.1%至1.3%;農行(01288)跌0.3%。另外,交行(03328)、民行(01988)及招行(03968)亦分別跌1%至1.5%;半新股郵儲行(01658)跌1.4%,創上市新低。
淨息差受壓 惟不良率企穩
內地經濟減速,再加上資產泡沫問題,內銀正面對著近年來較大難關。從業績報告中顯示,四大行的淨息差(NIM)按年再收窄30至40個點子,反映銀行利息收入,繼續受到經濟下滑及寬鬆政策的影響。資產狀況方面,不良貸款率則有所企穩,部分銀行更略有降低,惟反映銀行為壞賬準備的撥備覆蓋率卻不太理想,其中工行期末的撥備覆蓋率僅為136.14%,甚至未付合150%的監管要求。
有分析師表示,市場關注不良率企穩趨勢能否持續;內銀業績取決於盈利增長、不良率及撥備率之間的相互平衡,但這三大因素又互相制約,通常須犧牲盈利來增加核銷,從而降低不良貸款率;而要提升撥備覆蓋率,則需要將可產生利潤的資金轉為撥備之用。
「債轉股」對內銀好壞難料
據悉內地政府冀透過「債轉股」方案,紓緩高達12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企業債務,其中估計約30,000億元的未償還債務將可能轉為股權。「債轉股」為銀行將持有的企業債(包括國企及民企),轉換成股權基金產品,再將其售予其他投資者,而有關企業將三至五年後,透過協商價格方式,向基金回購股份,這相當於對企業再融資一段時間。
評級機構標普認為,需要進行「債轉股」的公司實際上都面對財政困難,難以想像這些債務屬於標準質素。而目前來看,機構投資者對「債轉股」的興趣可能不大。「債轉股」方案出台來亦持續受到質疑,有分析認為,國企「債轉股」將可能為了拯救低效企業,而損害銀行利益。
「債轉股」方案仍受到質疑,因為了拯救國企可能將損害銀行利益。(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