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伯爵綜合醫院護士郭志嬌表示,當初救人動機非常簡單。(林嘉欣攝)
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主治醫生李彩珠冀社區急救課程可以全民普及。(林嘉欣攝)
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主治醫生曾潭飛表示,院內各職系均參與急救課程。(林嘉欣攝)
展示急救操作。(林嘉欣攝)
日前一則休班警員及女途人合力救治倒地老人事件成為城中熱話,不少人紛紛為施救者點讚,讚揚他們的行為,散發的正能量覆蓋整個社會。而在網絡上,有網友爆料表示事件中施救的女途人是一名休班護士。經證實,當日伸出援手的途人確實是仁伯爵綜合醫院的護士郭志嬌。近日郭護士接受傳媒訪問,講述當日事件發生經過。
郭護士表示,事發當日是9月10日早上約10時,途徑祐漢永寧廣場附近時,聽到一位女士正在報警,稱有一名伯伯倒臥在地上,自己立刻上前查看。在進行初步評估後,發現伯伯出現面部發紫、四肢僵硬、沒有呼吸脈搏以及沒有意識。當評估現場環境安全後,馬上為伯伯進行急救胸外按壓,在按壓大概兩個循環後,出現一位休班男警員表示要加入救援行動,之後該警員幫助伯伯打開氣道,進行人工呼吸,及後還有一位女護士也站出來幫忙,說要與自己一起進行交替胸外按壓。她憶述起當時三人互不相識,但因為伯伯情況危急,隨即組成了一個急救小組,為伯伯進行高質的心肺復蘇,大大提高了伯伯的救治率。當日整個施救過程大概使用了五至八分鐘,後來救護車很快就到了現場,伯伯被送上救護車後,就沒有再特意跟進有關情況。
救人動機簡單
她稱,今次是第一次在醫院以外的地方救人,回想起當初救人的動機非常簡單,「看見有個人瞓低咗喺度,我要馬上進行急救」,當時完全沒有擔心是否有人會控告自己,是否有傳媒或者路人拍攝將自己救人的行為放到網上。直到後來有朋友拿著網絡上的照片來求證,才得悉有關事件已被路人發布至網絡,引起熱議。
時刻準備好救人
她續表示,當日伸出援手不是為了甚麼,只是單純想要救人。在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告訴自己,如果市面上發生突發情況,要馬上上前幫忙,認為自己任何時候都已經準備好可以救人。
郭護士介紹,自己是仁伯爵綜合醫院的外科護士,在2015年獲得澳門理工大學護理學學士學位,曾在科大醫院工作,當時已取得基礎急救課程及高級急救課程牌照,後來於2019年入職仁伯爵綜合醫院工作至今。
社區急救課程效果好
在今次事件中,伯伯幸好多得護士、警察伸出援手救治,最後恢復呼吸及心跳。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主治醫生李彩珠介紹,在醫院外,如果患者出現沒有心跳的情況,在無人進行急救之下,延遲一分鐘,生存率就會下跌10%,相反,如果患者到醫院前一直有人幫助其進行急救,那麼存活率及康復情況都會較好,有一些個案是患者最後可以清醒過來,恢復正常生活。此外,在醫院內,有患者突然心跳呼吸停頓需要及時進行搶救措施,據統計,約有五成八人士可以恢復心跳。
有見及此,衛生局十分希望在社區內推廣急救課程。她指,在2017年的時候,當局利用澳門急重症醫學會以學會名義進行推廣社區急救課程,截至近五年,已經幫助超過1,000名市民進行社區急救課程練習,效果不俗。
冀推正確救人理念
李彩珠指出,社區急救課程與衛生局員工學習的急救課程不同,後者是需要上課後即場考試,成績及格後才能獲得相關證書,而當局認為市民學習急救課程不用承擔太大的壓力。故此,學會製造了一個「貼地」的急救課程,專門用作社區推廣使用,目的是希望市民快速掌握心外按壓流程和自動體外去顫器(AED)的應用,並且教會市民判斷在甚麼情況下,患者需要進行急救。她稱,急救人人都可以,但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方式,並非一定要有證書才可以救人。
惟在現今社會上,出現不少好心辦壞事的情況,有人可能只是出於好心救人,最後卻會導致自己背負法律責任。李彩珠認為,如果救人會導致自身招惹官非,長此下去再也沒有好心人。她指出,許多民眾認為自己如沒有學過急救,若在街上遇到突發情況需要急救,是不會出手幫忙,一來是不懂得急救;二來是擔心救人會背負法律責任。
所以推動社區急救課程,傳授正面思想尤為重要。主要讓民眾明白急救其實不難,只要學習一個正確的手法、自動體外去顫器用法,最後再講解救人後的結果如何都無需背負法律責任,讓大家明白正確的救人方式和思想。
李彩珠坦言,期望社區急救課程能全民普及,但單單倚靠一個學會的力量始終有限,因此希望能夠在政府的推動下,將急救知識延伸至校園內。作為一名急診室醫生,院內急救只是其中的一環,如果在前面環節內,大家都願意伸出援手,當有人病發時接力進行急救,相信最終效果真的可以「救到一個人」。她慨嘆不樂見救到病人性命後,但其無法恢復正常生活,只能「永遠瞓喺度」,這樣對家庭和醫院壓力等等都非常大。
郭護士認為,將急救推廣到社區乃至加入學生的課程中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認為只要是有心學習急救課程,是不分年齡的。
院內各職系員工學習急救
至於醫院內的急救情況方面,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主治醫生曾潭飛表示,仁伯爵綜合醫院為院內員工進行急救培訓已超過10年時間,現時院內會定期為員工進行各項急救的培訓,這些培訓除了醫生和護士必須參與外,近年開始擴展至其他職系,例如藥劑師、物理治療師等亦陸續參與急救課程。(編輯:林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