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樓市從1995年起,便借鑒了香港的公攤計價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但很多時候有業主在收樓時才驚覺買入「縮水樓」,因為多數買家對公攤面積規則不太清楚,如包含甚麼內容、計算規則,以及開發商在其中的可決策空間,所以公攤面積一直受到民眾詬病。
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建議「取消公攤面積」。(網絡圖片)
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建議「取消公攤面積」,希望可以令廣大民眾「明白付費,放心購房」。近年其實不時有傳內地要取消公攤面積,但一直都雷聲大雨點小,直至今年8月,內蒙古首次有官方回應,將取消公攤面積的建議,列入專案;消息一出隨即在內地引起熱議,大家都紛紛期待。
其實內地有一個城市早已取消了公攤面積,甚至比香港在2003年取消的時間還早,那就是重慶。重慶是在2002年取消的,是中國率先取消公攤面積,直接以套內面積售房的城市。而且該市更出台規定,不按套內面積進行計價銷售的開發商,將予以重罰。為何重慶能夠有別於其他省市推動新政呢?
首先從地形來看,重慶屬於山城,地貌特殊,其住房和土地資源都較其他省市緊缺,如果放任開發商以公攤面積計價,難免會有開發商為提價而做大公攤面積,土地資源就很容易因此被浪費。所以取消公攤面積的做法,也是因城而異。那麼,大灣區會不會跟隨做法呢?對於這點,我相信是有可能的。記得今年國務院強調了各城市在房地產措施方面要「因城施策」,不同城市住宅產權、土地性質以及房屋定價標準等多個因素都可能成為取消公攤面積的契機,需要專業人士進行綜合研判之後,再做出判斷;所以不一定要等到全國統一實行,也有機會按需推行。
重慶是中國率先取消公攤面積,直接以套內面積售房的城市。(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