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暨普查局昨日公布7月飲食業及零售業景氣調查,其中,受訪飲食商在7月的營業額按年大跌逾七成;零售業商戶營業額則按年銳減超八成。受「618」疫情影響,本澳7月經歷了長達12天的「相對靜止」管理狀態,加上一周 「鞏固期」再,配合禁止堂食和非必要不外出的防疫措施,可以預期,飲食業和零售業整個月份都是「冇啖好食」 ,但具體數據出爐,特別是看到與去年同期有如此之大的落差,依然令人感到十分驚訝,並突顯本澳經濟已陷入蕭條窘境。
儘管特區政府在疫情爆發後立即出台一系列經援措施,起到一定程度的 「穩內需、振經濟」 效果,但本澳畢竟作為對外微型經濟體及旅遊城市,零售及消費市場多樣化,除了需要透過刺激內需消費之外,亦都非常之倚賴外來遊客的消費。
好消息是,珠澳兩地昨早進一步寬關,從澳入珠的通關核檢有效期由原來的24小時延長至48小時。假如珠澳兩地繼續保持社會面零新增,以及保持較低的疫情感染風險,按照以往慣例,長則兩周,短則一星期,通關核檢時效有望延長至七天,如此一來,就仍能趕上國慶黃金周,對本澳飲食業和零售業而言,絕對是 「久旱逢甘霖」 般的好消息。
為此,特區政府應持續加強宣傳澳門安全宜遊的資訊,吸引旅客來澳門旅遊,同時善用黃金檔期、以及企業配合推出相關的優惠,共同促成 「加成效應」 及加強 「消費槓桿」 ,讓本澳的酒店業、旅遊業、零售行業、飲食業,乃至各行各業都能夠在假期當中喘一口氣。當然,在防疫方面,當局應該要積極緊隨國家步伐,在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下,想方設法盤活經濟,保障民生,體現特區政府以人為本、關顧民生的施政方針,多管齊下與民攜手,一同推動經濟復蘇。
俗話講 「打鐵還需自身硬」 ,澳門飲食零售業與傳統旅遊業一樣,其發展趨勢和方向均面臨很大的轉變壓力,除了「量」 到 「質」 的轉變以外,還包括由粗放型模式轉向深度精品型、由口碑宣傳向新媒體推廣營銷等。能否將疫情危機轉化為企業升級換代的契機,還有賴政府與業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