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加思欄山泥傾瀉致使舊城牆倒塌,近日政府公佈調查報告摘要,認為倒塌是因為舊城牆自身問題,包括結構不完整、砌石塊間鬆散並存在缺陷、旁邊又有專科大樓觀光走廊及私人地盤同期施工,再加上事故前一天的極端暴雨沖刷侵蝕,從而共同誘發事故。
天氣與地形也許無從處理,但從報告內容看,人為防範工作是可以改善的。像報告提及的舊城牆旁邊兩個地盤的相關情況:私人地盤拆除了原有的砌石護土牆、未能有效監測古城牆有無受到施工及降雨影響;專科大樓地盤方面則未有對開挖範圍土體做好排水和防護、事前也未有做好對舊城牆及山體等的結構調查分析,也沒有適當的保護及雨水收集排放措施。很明顯,事前的調查與防範工作顯然相當不足的,也是舊城牆未能得到有效保護的因由。
存在近400年的舊城牆遺址,見證著澳門城市源起發展的種種真實細節。當初明朝政府嚴禁葡人築城,後來因荷蘭多次入侵澳門,葡人好不容易才在剛好四百年前1622年6月22日的第四次葡荷之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站穩陣腳,於是以防範荷蘭人為由,獲明朝同意修築城牆,現今存留的遺址,正是該段時期逐步建成的。
澳門的舊城牆只存留着大三巴、加思欄、東望洋、西望洋山上幾段殘垣片壁,彌足珍貴,今次加思欄段舊城牆部份倒塌,屬於無法逆轉的損失,一旦失去,就永遠再無法回來,修復能做到的也很有限。因此,希望政府務必要儘快向社會公佈後續改善措施,完善文物周邊地段工程的全盤監督、防範機制,做好調查、分析、加固及監管工作,防範文物受損,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公民力量會長林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