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觸發全球經濟「大洗牌」,不僅東南亞市場嶄露頭角,粵港澳大灣區前景亦看高一線。歐資大行瑞銀預期,2025年大灣區名義本地生產總值(GDP)將躍升至逾21萬億元(澳門幣,下同)。
瑞銀證券研究部總監連沛堃稱,相較2020年的13.7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名義GDP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7.5%。他又指,大灣區從製造業組裝中心起步,成功打造高科技製造業經濟,支撑了該地區的可持續增長。連又提及,位於大灣區的A股和港股科技公司有174間,總市值約24,000億元。並預計大灣區是推動MSCI香港估值上行的基本面因素之一,拉動指數成分股的內地業務敞口於2025年提高到20至25%。
廣東省發改委早前公布,2021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約2.4萬億元,已經超越韓國、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廣東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超60,000家,其中絕大部分都在粵港澳大灣區,比2017年淨增加了20,000多家;25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且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有效申請量均居全國首位。
得益於高科技製造經濟升級,瑞銀預測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名義GDP將超過21萬億元。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