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上星期五發布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79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少增4,042億元。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億元。總體來看,7月份新增信貸、社融規模增量數據不及市場預期。專家認為,6月貸款季末衝量形成一定透支效應、當前貸款需求疲弱、房地產市場波動等因素疊加導致了7月金融數據不及預期,6月新設的兩項政策性金融工具還尚未充分發揮效能。
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分別年減4,042億元和3,191億元,遠低於6月的2.8萬億元和5.17萬億元;其中社融規模增量創2016年7月以來的六年最低。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新增人民幣貸款下滑超出預期,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復甦基礎有待夯實;另一方面,在7月及上半年積極推動寬信用後,企業信貸融資需求出現一定程度的提前「透支」,放大了季節性波動。此外,個別房屋建案爛尾問題對房市復蘇構成一定擾動,影響房地產市場融資等。
金融對實體經濟保持較大支持力度
《證券時報》引述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7月新增社融規模環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季節性因素及6月末專項債基本發完影響,但同比少增及月末存量增速下滑則表明,當月寬信用進程再生波折。
整體來看,7月末,M2、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貸款餘額同比增速仍保持在10%以上,顯示出金融對實體經濟保持較大支持力度。尤其是自4月以來,M2同比增速分達到10.5%、11.1%、11.4%、12%,不斷突破今年新高。
不過,王青指出,7月末M2增速較上月末加快,主要源於財政退稅繼續保持較大規模,並非完全代表寬信用加速。
融資需求慢於貨幣供應速度
此外,7月末狹義貨幣(M1)同比增速為6.7%,增速較上月末加快0.9個百分點,說明經濟修復過程中企業生產和投資活動持續增加。不過,M1與M2增速差距依然較大。王青認為,M1繼續處於偏低水平,主要原因是當前樓市處於低位運行過程,商品房銷售不振,企業短期存款受到較大影響,另外,較低的M1增速也意味著當前實體經濟活躍度依然不足。
平安證券則認為,M2和社融二者的增速差擴大,反映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邊際變化明顯慢於貨幣供應的速度。正因此,7月短端流動性寬松態勢延續,金融市場資金空轉現象較為嚴重。
新華網則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張躍文分析,官方陸續啟動鼓勵消費的系列政策措施,居民消費有望企穩回升;另外,隨著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企業預期逐步轉向穩定,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會進一步發揮。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