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僱發放消費券是否合理?

市民:應將本地人需求置於首位
07/08/2022
66152
收藏
分享
市民:應將本地人需求置於首位
市民:應將本地人需求置於首位
市民:應將本地人需求置於首位
市民:應將本地人需求置於首位
市民:應將本地人需求置於首位
市民:應將本地人需求置於首位
市民:應將本地人需求置於首位

黃小姐指政府更不應該將屬於澳門人的公共財產派發給外僱,認為有關建議只會令社會分化日益嚴重。

市民指政府應將本地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合理分配經援資助額。

馮先生冀當局對有關建議作合理判斷。

澳門8月3日起恢復免隔離通關,至今寬關已有數日,記者今(7)日走訪旅遊商業區,市面人流有所增加,部分商戶表示自寛關以來客流量有所增加,但大多都只看不買,生意依然淡靜。另外,澳門中華總商會日前向政府呈交第二個百億經援措施的建議,共提出20條具針對性和精准性的建議,其中中總建議政府向外僱派發3,000消費券的看法,引起社會具大爭議。

大三巴一帶的小食攤販黃小姐對此表示反對,認為現時經濟低迷,中小微企經營舉步維艱,包括她經營的攤檔日均收入僅有數百元,現時只能靠「食老本」苦苦支撐。同時普惠經援計劃的細節尚未公布,大部分家庭主婦、長者及弱勢群體都未知是否受惠,政府更不應該將屬於澳門人的公共財產派發給外僱,認為有關建議只會令社會分化日益嚴重。在噴水池經營報攤的小販指,有關建議荒唐至極,認為政府應將本地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

新馬路某金行董事經理張先生受訪時指,受疫情持續兩年多的影響,店舖生意大受打擊,但店舖經營至今逾半世紀,根基紮實,暫時仍可勉強維持經營。但受新一輪疫情影響,店舖已停業逾一月,期間店內幾乎零收入,期間以半薪形式支付僱員薪金,令其得以維持生計。張先生指,自8月2日复市以來,主要做熟客和街坊生意,但寬關至今已有五日,進店旅客有增加,但購買力度較弱,營業額只佔過往的一成,對於市況不景,即使虧本亦只能「捱住先」。

對於消費券是否派發給外僱,張先生指,澳門平均薪資水準被博企拉高,而中小企普遍職位待遇較低,難以聘請到本地人,因此基層勞動力只能由外僱補充。而本澳有10多萬外僱,疫情持續至今,有不少外僱亦受到波及,期間他們配合政府防疫工作的同時亦為本澳付出不少,因此他個人對發放消費券予外僱表示認同,認為計劃亦有助於推動本澳經濟市場循環。

市民馮先生表示,現時社會聲音兩極化,對此他持中立態度,只因不少外僱確實受到疫情的影響滯留在澳門,期間遇到不少困難,政府可視乎情況適當地推出外僱援助計劃;至於對外僱發放消費券是否合理,則交由當局自行判斷。 (編輯:郭善如)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