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宇東】特區政府早前公布動用逾351億元超額儲備應付政府支出及新一輪經援措施。當局指,「第一個百億」主要是作經援等措施;「第二個百億」則是需應對「後清零」經濟復蘇,以及各項普惠性措施,但政府就未有公布當中細節。有商會認為,普惠措施當中最實際還是發放現金到市民手中,增加市場現金流;亦有學者指當局不應分階段實施援助措施,應盡快將款項送到市民或中小企手上。
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理事長馮健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在普惠措施當中,最實際的還是發放現金到市民手中,因疫情當中各階層市民收入均大減,若然政府能再向範圍更廣的市民派錢,當市民有錢後也會更有意欲消費,從而亦會幫助到中小企的復蘇。他又指,作為商會也是認同當局安排預算促進「後清零」的經濟復蘇,建議當局加大力度扶持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行業或企業,製造誘因刺激市民及旅客消費。
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則認為,政府在經濟狀況如此差情況下仍要分階段、分化不同人群進行援助,對政府此邏輯是非常不解。他認為,政府應是盡快將支援的款項送到市民或中小企手上,讓市場上有更多「生錢」流動才是最佳辦法。
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理事長馮健富認為,普惠措施實際的還是發放現金到市民手中。(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