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物業有分住宅和商業兩大類別,不同類型的物業性質差別很大。 (網絡圖片)
內地很多地方對房屋是有限售要求,而且不同城市的限售時間也有所不同。 (網絡圖片)
大灣區的發展吸引了不少港澳人士考慮北上置業,但由於大部分人對內地的房地產銷售情況不熟悉,加上有個別發展商使用一些誤導手法甚至是違規銷售樓盤,以致部分人士在置業過程中利益受損。另外,內地近期出現的「斷供潮」,令不少有意購房者擔憂,從而轉為觀望態度。
在內地置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注意,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墮入陷阱,例如想買住宅結果變成寫字樓,明明是自己的單位但卻不能住人等等問題。為提醒大家買樓須謹慎,將分成上下兩期介紹,在內地置業時買家最容易忽略的「伏位」。
一、留意土地性質
首先買家要留意的是土地性質。不時有耳聞港澳人在國內想買樓用於居住,卻一不留神就買了寫字樓。其實國內物業有分住宅和商業兩大類別,商業當中又分為辦公、商業辦公、酒店式辦公、商業服務等等。不同類型的物業性質差別很大,首先是土地使用年限,住宅為70年產權,商業性質的物業為40年產權。其次,例如保稅區這些特殊的監管區域,對物業性質以及實際用途的管理較為嚴格。所以大家在買樓時,一定要留意土地的性質,了解清楚土地用途、使用年期等,以免中伏。
二、留意房屋限售時間
另外,內地樓市受大環境影響,部分城市出現樓價下跌的情況,有部分人士想趁機入市抄底,打算等樓價回升的時候就立即套現賺一筆。但要提醒大家留意的是,其實內地很多地方對房屋是有限售要求,而且不同城市的限售時間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大灣區九市中、備受港人歡迎的珠海,其商品房的限售時間和深圳一樣都是三年;另外廣州和東莞則是兩年;而中山目前是沒有限售時間,建議大家如果是以投資為目標,就要了解清楚當地的相關政策和要求。另外,目前房住不炒仍然是內地樓市的政策大方向,一些短炒的行為是不會受到監管部門的支持。
以上僅是在內地置業時需要留意的兩個地方,下一期會再為大家介紹另外兩個,買家在內地買樓很容易忽略的「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