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英國首相巴麥尊曾指出,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如今聽在美國耳裡恐怕格外貼切。就在幾個月前,菲律賓訴中國南海仲裁案裁決出爐,中菲關係降到冰點,但自新總統迪泰特就任後,鐘擺再度擺向中國這一方,中菲關係極速回暖,迪泰特更在北京宣布從此以後要與美國斷絕關係,美國不免有些錯愕,怎能說分手就分手。
迪泰特親中早有跡可循,他出身民答那峨島,當地長期處在武裝衝突的陰影下,對駐菲美軍的惡行深惡痛絕。而他之所以出來競選總統,也與得到華裔富商陳永栽的支持有關,他任用的外交部長雅賽毫無外交經驗,卻是陳永栽的律師,陳永栽與前獨裁者馬可斯關係密切,也是菲律賓最著名的愛國僑領。
要判斷迪泰特是否真正投向中國懷抱,目前還言之過早,因為對東南亞小國來說,中美維持平衡才能保持最大利益,中美一方力量過於傾斜,不過是成為另一個帝國的邊陲,在中美之間擺盪仍然是最佳策略。
事實上,中菲的互信仍然薄弱,這與迪泰特本人的誠信及菲律賓的政治生態有關。雖然迪泰特此次訪華達成多項協議,但多半只是投資承諾,而非外國直接投資,迪泰特也沒有遵照北京意願,拒絕承認南海仲裁結果的合法性。至少在現階段,中菲合作仍像是政治口號。
中菲與美菲之間的關係,未必是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美菲擁有長達70年的交往歷史,無論在經濟、安全或是文化層面皆是如此。菲律賓目前最大的貿易夥伴還是日本,其次才是中國,而進口產品中,更有超過80%來自美國及其盟國,美菲關係並非說斷就能斷。另一方面,菲律賓在埃斯特拉達及阿羅約夫人主政時期,不僅與美國保持密切關係,更與中國簽訂近百項貿易與基建合作協議,兩者並非不能共存。
迪泰特應該要注意的是,雖然他聲稱的南海共同開發與北京的主張一致,但北京版「共同開發」的前提,是南海主權屬於中國毋庸置疑,迪泰特若在主權上有所退讓,恐成為其政權的致命傷;而中資入菲歷史上曾發生嚴重貪腐,阿羅約夫人與埃斯特拉達的殷鑑不遠。
迪泰特的狂人崛起,其實與全球民粹主義及強人政治回流的趨勢若合符節,當經濟發展不如預期,所謂的普世價值與道德人權又有誰會在意,要知道最支持迪泰特的不是草根群眾,而是中產階級,迪泰特不過是收割了他們對秩序與發展的渴求,當一個國家願意提供協助,又不會對你指指點點時,自然是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