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年疫情及過度擴張影響,海底撈內地業務正處於重整階段。 (網絡圖片)
海底撈大股東張勇正計劃將海外業務分拆,準備另一次上市。 (網絡圖片)
港股昨日繼續反覆偏軟,恒指收報20,797,跌0.2%,這星期三日內累跌927點或4.3%。內地餐飲股此前受疫情上升拖累,惟近日有所反彈,海底撈(6862)收報17.04港元,升近5%,為表現最佳藍籌;九毛九(9922)及海倫司(9869)亦分別升2.4%及8.3%。海底撈股價於疫情初期表現向好,惟後勁不繼一路沉底,公司近期宣佈計劃分拆海外業務上市,市場抱持觀望態度,但若事成相信有望成為正面消息。
海底撈近日宣布,正考慮將旗下Super Hi International的股份,以實物分派方式分拆,並以介紹形式於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的可能。該計劃分拆的Super Hi,主要包括集團旗下於內地及港澳台以外地區的餐飲業務。集團董事會認為,建議分拆符合公司及其股東的整體利益,因分拆可使Super Hi業務及集團其餘業務,在各自的地域範圍內獲得更好的發展,並在一個獨立的上市平台上,產生未來的增值收益。
實物分派後 股東將同持兩股
對於分拆上市的價值,相信海底撈管理層應該頗為熟悉。作為海底撈主要配料供應商,同時亦是其姊妹公司的頤海國際(1579),便早於海底撈上市前已獨立上市,而海底撈大股東張勇除了持有海底撈本身64.85%股權外,亦持有頤海的31.13%股權,而獨立上市一般可作為分散風險及釋放價值的手段。
至於是次計劃分拆的海外業務Super Hi,將以介紹形式上市,即不涉及發行新股集資,但原有海底撈股東均可獲得分派,分派之後將同時持有兩隻股份。而對於投資者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自由選擇保留全部,或待機出售其中一類股份,而剩下來的股份,將完全反映該部分業務的前景和價值。
分拆部分市值不高 惟潛力頗大
回顧去年業績,海底撈收入按年大升44%至415.9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卻錄得虧損41.6億元,主要受到疫情及過度擴張分店網絡的影響,為此海底撈進行重整,於去年底前大幅關店300間。
截至去年底止,集團共有分店1,443間,其中主要位於內地,而撇除港澳台後的海外地區業務主要位於東南亞、美國及日本,惟門店僅約65間左右,不足總數5%。若以現時海底撈總市值950億港元計算,分拆海外業務出來的市值可能只約值50億元,分拆後對海底撈股價本身未必會有太大影響。但由於海外市場較少受防疫措施影響,復蘇的步伐更快,因此海外業務的估值可能會得到提升,而最終的結果便是「1+1>2」的情況,相信這可能也是管理層提到,分拆可產生未來增值收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