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聲槍響,日本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晉三倒在奈良街頭,五個小時後結束了67年的生命。安倍是日本當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亞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領袖之一,他是最年輕的日本首相,也是唯一一位二度拜相的首相,卻死在意義不明的槍下,留下無言的結局。
讓國家正常化,一直是安倍從政以來的心願,安倍主張修改放棄戰爭權利的《日本國憲法》第九條,認為和平憲法已經過時,與日本當前作為獨立國家的身分並不相符,為了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應該推動修憲,將自衛隊納入憲法第九條,並增設「緊急事態條款」。
安倍的修憲主張引起中國、韓國對「歷史修正主義」的反彈,但安倍本人甚少談起二戰話題。加強中日關係交流也一直是安倍的外交目標之一。安倍曾於2010年到訪祭祀抗日英烈的台北忠烈祠獻花致意,並在武漢爆發疫情之初,發起倡議並第一個捐贈工資。
除了修憲,安倍更重要的遺產,是在單邊主義盛行的年代中間堅持多邊主義。2017年,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時,是安倍領導的日本留住其他十個締約國,才有後來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安倍領導下,日本也與英國、歐盟簽署雙邊貿易協定。另外,安倍首次任期就提出「印太繁榮之弧」的構想,至今已形成印太經濟架構、四方安全對話(QUAD)格局,印太戰略如今已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政策方向。
對國家、政治有著深厚信念與遠見的安倍,為日本躍為21世紀全球強國的願景發揮了深遠的影響力,並且在亞洲地緣政治動盪中,扮演穩定區域局勢的角色。安倍的死也勢必強化日本右翼修憲派的影響力,在安倍生前的推動下,今次選舉修憲派形勢大好,很有希望拿下超過三分之二議席,修改和平憲法似乎已成定局。不過,一生盼望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安倍晉三,卻無緣見證這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