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石的昨天 今天與明天
01/07/2022
62504
收藏
分享
塔石的昨天 今天與明天
塔石的昨天 今天與明天
塔石的昨天 今天與明天
塔石的昨天 今天與明天
塔石的昨天 今天與明天
塔石的昨天 今天與明天
塔石的昨天 今天與明天

塔石整區的建築極富歐陸風味,也具文化底蘊。 (作者提供圖片)

一說起塔石球場,澳門體壇有說不盡的話題。 (作者提供圖片)

昔日的球場氣氛熱鬧,吸引觀眾圍觀打氣。 (作者提供圖片)

塔石球場於2005 年重整,全鋪上葡式碎石。 (作者提供圖片)

新中央圖書館選址舊愛都酒店興建。 (作者提供圖片)

「 玻璃屋」樓高三層,吸引不少咖啡文創店進駐。 (作者提供圖片)

多幢葡式建築屹立塔石廣場。 (作者提供圖片)

無論是「片區更新」或是「單幢重建」,廣義而言,除大型舊住宅、片區重建或重整外,公共設施、空間的更新也是都更,對改善社區及居民生活同樣重要。對此,澳門並不陌生,塔石廣場就是例子,而且「都更ing 」了十幾年,未來怎樣雖是未知數,卻充滿可塑性。

不同年代的澳門人對塔石廣場有不同印象、回憶,其變化是澳門整體城市變遷的縮影,無論是以前的體育勝地,還是今天的文化重鎮亦然。不要以為這只是個佔地約1.3萬平方米的大空地,並無特別,位於荷蘭園大馬路的它原來是文物,屬被評定的不動產類別「場所」據載,塔石廣場所處土地原在澳門舊城牆之外,明清時期乃塔石村的農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澳葡政府拆掉城牆,逐步踏進塔石村,建屋開路,沿荷蘭園大馬路興建了八座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住宅、利宵學校等,這著名「八間屋」包括現時的文化局大樓、塔石衛生中心、澳門中央圖書館、澳門檔案館、塔石藝文館、饒宗頤學藝館等。

塔石廣場土地1904年命名為「美上校操場」,又叫利宵操場,經常作曲棍球場用,故又稱曲棍球場,後來逐漸變成塔石球場,除曲棍球外,先後加入了籃、足、排球,儘管是露天、粗糙的原始場地,但坐擁全澳唯一的曲棍球場,毗鄰又有三個大小相約的籃球場、排球場以及綜合場,幾十年來一直是澳門體育「聖地」,所有正式的籃球、排球、曲棍球比賽以及練習基本都在此進行,包括各組聯賽,甚至埠際賽及不少撼動一時的重大比賽等,如上世紀60年代,中國乒乓球隊曾在塔石球場打表演賽;90年代中,美國女子大學籃球隊訪澳交流賽亦在這裡進行。

孕育出籃排名將的石屎鬥獸場

稍有點年紀的澳門運動員、澳門人對塔石球場記憶猶新,尤其籃、排球員。當年塔石場晚上好熱鬧,除雨天或大時大節外,基本日日有賽事,撇除行過路過而駐足觀看的不說,不少街坊愛在這裡打躉,體育愛好者無所事事也會到此一遊。遇上籃球、排球的甲組戲碼戰,總能吸引數以百計觀眾圍著露天的球場觀戰,一層人包一層人,座無虛席,人頭湧湧。在昏暗的燈光下,喝彩聲、吶喊聲,聲聲入耳;叫罵聲、踩台聲,句句到肉,炒蝦擦蟹,十足的街場feel。然而,不要少看這羅馬鬥獸場般的石屎地,卻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澳門籃、排球名將。當然曲棍球也如是,這裡見證了澳門曲棍球最輝煌的年代。故一說起塔石球場,澳門體壇有說不盡的話題。

社會不斷在變,塔石球場2005年重整,不單球場變廣場,並將文化局大樓至檔案館對開一段荷蘭園大馬路整合,廣場面積大增之餘,全鋪上葡式碎石,又在北端興建了一幢樓高三層的塔石廣場商業中心,即俗稱的「玻璃屋」。與此同時,又開闢了地下空間,既有旅遊巴停車場,也建了行車隧道,以連接前後兩段馬路,行車隧道2007年7月正式通車。籃、排球場則搬到一街之隔新建的塔石體育館,曲棍球場更遷到氹仔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重整計劃想法雖好,初時批評聲卻不絕於耳。首先,縱使籃、排球場由簡陋的室外石屎地,搬到條件更好的室內木板地,街場亦升呢成可辦國際賽的正規場館,但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大部份球員怨聲載道,對舊塔石球場情有獨鍾,全因露天球場擁有運動員最需要及渴望的:觀眾,這正是塔石體育館死穴,除一年一度的學界籃球決賽,不論其他賽事有多精彩,場面多較冷清。曲棍球更遭受致命打擊,哪怕新曲棍球場設施一流、符合國際標準,惟地處偏遠、不便,參與者愈來愈少,發展大不如前。

玻璃屋 魔鬼爪 陰陽街

塔石球場變廣場不但影響運動,廣場本身問題亦多。例如:整個廣場除一側的飾置花棚外,大部份地方無遮無擋,好天曬、落雨淋,天雨又必路滑,用者廖廖,門庭冷清。「玻璃屋」屋頂的設計被對面住宅投訴為「魔鬼之爪」直插心窩,另一問題在於「玻璃屋」不知結構設計還是建造出問題,長期漏水不能用,除短期、局部的臨時使用,如用作葡語國家食品展示中心、劇團及舞團排練場地等外,建成十幾年來,一直未有正式及長期的使用過。

窮則變,變則通。塔石廣場近年終找到存在意義。雖好天曬、落雨淋依舊,一年到晚卻不乏活動,漸漸變成文化重鎮,很多大型文化、文創活動在此進行,最出名的莫過於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文創藝墟、年宵花市、聖誕市集,還有其他各式各樣乜乜嘉年華、活動等,尚算熱鬧。「玻璃屋」也迎來新生,近來增設了新的文創商店及餐飲空間,售賣澳門品牌及外地設計師的文創產品。同時,也有葡菜、書店、咖啡輕食、畫廊、藝術工作坊及展覽等,現缺的是宣傳及人氣。

其實,塔石廣場最初的重整想法並不差。據悉,原構思由水坑尾附近開始至現時廣場間的一大段荷蘭園馬路,全改為行人專用區,地上行人、地下行車。如此,新的塔石廣場便可串聯週邊地區如雀仔園、望德堂等,形成一個頗具特色的商住片區,惜該計劃未能全部實現。以至瘋堂一帶未能更好地利用;荷蘭園馬路依然是「陰陽街」一邊極旺,一邊「開乜死乜」,荷蘭園商場變了鬼商場十幾年。

期待新央圖實現塔石新生

世事如棋日日新, 塔石廣場現雖未至於華麗轉身,未來仍甚具可塑性,全繫於選址舊愛都酒店的新中央圖書館的興建及相關規劃。在「新央圖」提案中,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ecanoo的設計脫穎而出,其初步概念圖大異於澳門近年呆板的四方盒式公共建築,叫澳人流口水。預計新央圖造價約五億澳門元,2025年完工,可是至今未有進一步的詳細消息公布過,只聞樓梯響,惟社會大眾是有所期望的。事實上,塔石廣場四周已有文化局大樓、塔石衛生中心、澳門中央圖書館、澳門檔案館、塔石藝文館、澳門樂團總部、饒宗頤學藝館、澳門茶文化館,加上望德堂一帶,整區的建築極富歐陸風味,也具文化底蘊,若新央圖規劃得宜,可望將其文化活力輻射到周邊區域,帶動整個片區成為真正的文化聖地。希望今次不用再煲無米粥!

關心澳門城市發展的都更者維幫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