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自2020年11月啟動首個試點專案以來,目前已有19條航線開通,實現貨物在灣區各碼頭間「全天候」水路調撥,無縫銜接江海物流。據統計,大灣區組合港專案已輻射廣州、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肇慶等多個城市,去(2021)年運行貨物同比增長3.5倍。今年以來大灣區組合港共監管進出口貨櫃輸送量達7.8萬標箱。
廣東不少內陸城市近年發展迅猛,一大批知名企業在臨港工業園區依港而建,但受珠三角水網航道水深等因素限制,大型國際貨輪無法直接駛入珠江水道,貨物必須通過駁船運至深圳港區,企業需要在兩地海關辦理轉關手續,貨物在港口停留時間變長,物流成本隨之增加。加入大灣區組合港後,兩地海關共用港口代碼組成大灣區組合港,形成「一港多區」,各港口之間貨物直接通過水路調撥,24小時運輸不停歇。
大灣區組合港推行後,企業全程只需辦理一次海關手續,大幅壓縮通關周期,可節省30%以上的報關成本。據統計,大灣區組合港每年可為企業節省2,400萬元報關成本,為班輪公司減少用箱成本超4,500萬元。
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目前已開通19條航線,形成「一港多區」24小時不停歇運輸。(新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