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問題一直是澳門市民最為關心的社會議題之一,而討論多時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研究(2021-2030)》今(24)日起正式公開諮詢。當中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對本澳過去十年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的執行成效和經驗作出總結,以及編制未來十年交通規劃。
回顧過去十年,特區政府的確有積極開展陸路交通規劃工作,當然仍有地方做得不足,特別是舊十年規劃一直提倡以「公交優先」作為核心方向,並期望透過輕軌部分走線的落成,改善本澳出行問題。遺憾的是,包括輕軌、第四條跨海大橋等建設均未如預期,導致有關規劃目標無法落實,再好的規劃藍圖,如果不能「落地」,都只會徒勞無功,因此,特區政府應吸取失敗經驗、改善不足,避免下一個十年規劃出現相同的問題。
輕軌方面,當局預計,輕軌線網的規模效益到在2030年會初步顯現,日客流量將由2020年日均 2,800人次,提升至13.7萬人次,佔機動化出行比例將由2020年約0.2%增長至約9%。
綜觀當局過去以至將來對輕軌在整體交通規劃的定位,均為出行的重要工具。然而,現時已啟動興建的輕軌走線,大多只屬輕軌系統的短期規劃,而且輕軌線路始終未能進入居民區或商業區,導致輕軌系統未能發揮應有作用,加上澳門半島內港線及路環延伸線等中、遠期規劃仍是遙遙無期,不少意見質疑,未來數年後本澳出行可否做到政府設想的「輕軌為主,巴士為輔」。
此外,輕軌搭客量偏低的問題亦須重視。現時居民不選擇乘搭輕軌,最主要原因在於目前輕軌可到達的目的地不多,且無論收費或便捷度都不及巴士,但政府在相關問題上卻一直未有採取實際措施進行改善,令乘客量一直無法提升,造成輕軌長期虧損,責無旁貸。
正如立法會議員李良汪所建議,短期內當局更應盡快就輕軌與現行交通系統銜接等問題作出研究,建立便捷、優惠及適合本澳居民使用的轉乘服務,提升居民乘搭率。長遠而言,應就輕軌中、遠期走線作出規劃部署,清晰輕軌在本澳未來十年的陸路運輸政策當中所承擔的作用,讓輕軌在未來真正發揮紓緩本澳交通壓力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