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天氣回暖多雨,有利蚊蟲生長,衛生局已實施一系列措施,控制蚊子孳生,呼籲市民注意做好環境衛生及個人防護工作,減少蚊蟲孳生、被蚊叮咬的風險,以及防範登革熱等蚊傳疾病。
衛生局表示,蚊患防治要採取綜合管理方法,其中清除孳生源為最有效措施,故此,衛生局人員會定期對社區孳生源高風險場所(包括閒置土地)進行除孳生源檢查和清理。2022年1月至4月共進行了2,352次孳生源巡查,因應伊蚊的活動高峰期亦會加強對酒店、花店、寺廟、大廈公共地方等高風險場所的孳生源巡查工作。
此外,衛生局每月會對全澳共143個衛生黑點進行1次化學滅蚊,以及對全澳約25,800個街道排水渠等渠道施放滅孑孓(蚊幼蟲)油劑1次。為進一步減少蚊患問題及蚊媒傳染病傳播風險,衛生局將分階段加強滅蚊措施,包括對個別風險較高場所的化學滅蚊頻率及對全澳街道排水渠等渠道,施放滅孑孓油劑頻率增加至每月2次。
宣傳教育方面,衛生局持續透過不同渠道加強宣傳教育及資訊發佈,推廣預防蚊媒傳播疾病的知識、個人清除積水的認知責任;與此同時,鼓勵市民、商戶及私有地方負責人等,積極保持居住及周邊環境清潔。
衛生局指出,本澳蚊患問題一般由伊蚊及庫蚊引起,其中伊蚊偏好細小、清潔、靜止的積水孳生;庫蚊則可在多種水體,包括積水容器、污水渠等地方的積水孳生,且孳生量較大。蚊幼蟲存活在積水中,清除積水可有效減少蚊子的孳生數量,呼籲市民日常生活中做好清除積水的工作,杜絕蚊蟲孳生。
衛生局又強調,室外地方存在不少天然孳生和棲息地可為蚊子提供有利生長條件,例如郊外、山體等,此類環境不宜進行化學滅蚊,市民要注意防止蚊子進入室內及避免被蚊子叮咬,在家中應安裝紗門紗窗及保持關閉,同時可使用蚊香、蚊帳、開冷氣等驅蚊滅蚊措施,減少室內被蚊叮咬機會。前往戶外活動時,應避免在叢林地方等陰暗處長時間逗留,宜穿淺色長袖衫褲,皮膚暴露部位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