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上「虛」的意思包含假的、不真實的。如:「虛偽」、「虛假」、「虛構」、「虛幻」。 而「實」的意思為真實的、實際存在的。如:「實體」、「真材實料」。吾非中文專家,在網上簡單搜尋了一下,大概如此。
可惜若放在中醫學內,再加入火邪,要讓市民理解「虛火」與「實火」的區別,並非易事。基於大部分民眾對身體出現的一切火象,多已被商人所歸納為單一性的「見火即清」,並深深植根入腦內,加上日子已久,已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縱使花上數小時向部分人士說明,卻還是處於「平行時空」。
古代名中醫朱丹溪先生曾言:「氣有餘便是火」,與因氣不足導致內鬱而成火者,治法區別極大,必須鑑別。前者偏實火,宜坊間認知的治法,以「清」為主,後者治法則複雜多了,舉例陽虛的可先通過甘溫之藥品補其氣,少加甘寒之品以瀉其火;陰虛的更不可一昧清火,否則症狀會更糟,見腎水虛導致下焦火上炎者,宜補水;腎陰盛逼使體內浮游之火上升者,則宜益火以消陰翳。
自古中醫對治火邪已有很深的討論,除上述偏概念性之談論外,因醉飽而火起於胃,因大怒而火起於肝,因過於悲哀而火起於肺,因過度性交而火起於腎⋯⋯限於篇幅,不能盡述。
惠澤世人
執業中醫及針灸師,澳門中醫藥學會理事呂澤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