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打擊之下,對本地僱員就業情況造成嚴重的影響,據統計局公布,2022年首季(1至3月)總體失業率為3.5%,本地居民失業率為4.5%,就業不足率則為2.8%。然而勞工局日前表示,當局的網上平台現時有超過5,000個空缺,供市民查詢,當中較多為零售和餐飲業職缺,又籲求職者不應只著眼於某種職位,重申局方一直致力保障本地人就業,外僱只是補充性質。
李汝榮表示,經歷了長時間的經濟穩定增長時期,因此本地僱員對失業危機意識薄弱。(資料圖片)
資深餐飲業從業員李汝榮受訪時表示,澳門因賭業發展蓬勃,經歷了長時間的經濟穩定增長時期,因此本地僱員對失業危機意識薄弱。據瞭解,大部分失業人士大多從事博企、文員等職位,難以適應零售、餐飲和服務等高密度的體力勞動工作。加上現時中小微企經營不善,所能提供的薪資水平不高,薪酬未達到中數,本地人不會選擇這些工種。
馮健富表示,本地僱員應放低身段,就算人工低,都騎牛搵馬做住先。(受訪者提供)
中小企業聯合總商會理事長馮健富認為,勞工局對外僱數量的縮減,令到勞動力市場中「求大於供」,使得員工薪酬的議價力增強,擇業的範圍更廣、更自由,其中零售及餐飲業職缺原因大多是因員工流動所致,主要是不滿意薪酬和福利、晉升機會和工作穩定欠佳,造成人員流動性較高。
面對疫情等因素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性,為「保住飯碗」,馮健富認為本地僱員要注重技能的提升、終生學習,學習更多「補充技能」,同時亦應放低身段,他笑言「就算人工低,都騎牛搵馬做住先,起碼可以維持生活。」同時亦能盡快重新投入職場,維持職場競爭力。在後疫情時代,澳門經濟正在準備復蘇,馮健富表示,許多中小企紛紛「叫苦連天」,反映外勞名額減少,基層工種又没有本地人應聘,造成人資短缺的現象。對於一些本地僱員不願從事的低級工種,認為當局應繼續維持外勞供應。
市民鍾先生表示,明白現時社會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若然真的失業就「乜都要做住先」。(陳宇東攝)
市民蘇小姐表示,當然明白現時經濟低迷,所以人工即使低一點也是可以接受,,但若低於12,000元亦不會考慮。(陳宇東攝)
市民羅先生表示,最重要是不要讓自己「零收入」,首要是先維持生計,因此薪金不會是首要的考慮。(陳宇東攝)
市民:若失業「乜都要做住先」
然而對於一些較為低級的工種,例如是餐飲或零售行業,一般市民又是否願意從事?市民鍾先生表示,如果是餐飲業相關職位也是可以考慮,因自身也有一定興趣,但亦明白現時社會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若然真的失業就「乜都要做住先」,主要還是要視乎自身的技能能力是否符合有職缺的工作崗位,坦言是「工揀我,唔係我揀工」。而問及對於薪金有何要求,鍾先生表示,因畢竟有家庭壓力負擔,最好要有17,000至18,000元才能足夠維持家庭開支。
市民蘇小姐表示,如果真的失業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其實任何的工作崗位都願意嘗試,但當然亦要考慮自己是否有相關的工作能力;她又直言,當然明白現時經濟低迷,很多畢業生亦未找到工作,所以人工即使低一點也是可以接受,但也有一定底線,雖然未有太大家庭負擔,但若低於12,000元亦不會考慮,因畢竟在澳門生活的成本也是比較高。她又指,據悉現時有部分文職工作招聘薪金僅得8,000至9,000元左右,坦言是不能接受。
另一市民羅先生表示,如果建基於自身是失業狀態,即便是餐飲或零售業亦會考慮「做住先」,最重要是不要讓自己「零收入」,首要是先維持生計,因此薪金不會是首要的考慮,重要是能否有一個工作崗位,但當然最起碼也要有五位數的薪金;其次才會考慮工作地點、工作時間能否照顧到小朋友等等。 (編輯:郭善如、陳宇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