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周邊疫情影響,本澳捕漁業在今年年初已無法出海。(梁佩茵攝)
儘管無法出海捕魚,但漁船上的設備及機器還要每日維修保養,造成不少經濟負擔。(受訪者提供圖片)
漁民互助會理事長陳明金促請政府為本澳捕漁業提供專項支援措施。(梁佩茵攝)
南海休漁期5月1日開始,本澳漁船已陸續回澳錨泊,漁民休漁三個半月,受周邊疫情影響,本澳捕漁業在年初已步入寒冬,因疫情不穩,珠海在今年1月已禁止部分港澳漁船在境內捕魚,加上休漁期,本澳漁民將接近七個月無法出海捕魚,「手停口停」逾半年「零收入」。有本地漁民指,政府過去兩次抗疫基金補貼,漁民未有受惠,完全「自生自滅」,漁民冀休漁期結束後能恢復出海作業,不過情況未敢樂觀。【本報記者梁佩茵報道】漁民互助會理事長陳明金昨(19)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因香港疫情關係,大部分本澳漁船在今年年初已不能出海,至3月份香港疫情爆發,珠海方面叫停所有漁船出海,避免香港疫情傳入珠澳。因本澳漁船在珠海方面有登記會籍,因此珠海將發放10,000至幾千元人民幣不等的補助,不過相關補助仍有待發放。休漁期無法打工或兼職
本地漁民梁先生指,本澳的漁船共約120艘,由於疫情反覆及防疫措施時不時收緊,近兩年漁民的收入大受影響,加上過去政府因疫情而發放了兩次的抗疫基金,本地漁民都未有受惠,只能靠每年休漁期培訓課程的10,000元補貼「幫補」一下,但根本不足以維持生計。他又提到,培訓課程有嚴格的限制條件,就是休漁期三個月內不能有社保供款,即在該三個月不能有長工或散工的供款紀錄。梁先生稱,疫情下漁民已收入大減,抗疫基金也沒有,培訓補貼亦未能維持生計,但又限制漁民期間不能做兼職或散工等,認為條件過於苛刻。
暫停出海但漁船每日須維護
漁民郭先生指,踏入休漁期後,前後約大半年沒有收入,幸好子女均有工作,不算有太大生活負擔。不過有家室須照顧的漁民就壓力巨大。另一位漁民梁先生稱,雖然現時無法出海,但仍然需要每天返回漁船「望一望」,確保船隻狀態正常,因此需要每天坐60元「水上的士」回船,且船隻不能太長時間停運,偶然需要「啟動」時也耗燃油,休漁期間零收入下亦要支出一定成本。他又指,由1月底至休漁期結束都是「零收入」,然而亦需要供樓養妻活兒,生活壓力大惟有借貸維生,防疫措施嚴謹下亦未知8月中能否恢復出海,對前景感徬徨。
冀政府提供專項支援
受訪的漁民均認為,其他地區均有適當援助漁業或不同行業,反觀政府對漁民的態度完全是「自生自滅」,而相關培訓課程的補助是恆常措施,並非疫情的援助。另一方面,本身澳門的漁業配套已經相對缺乏,落貨碼頭,供冰及供水等的配套資源亦不足,冀有關部門多關注「捕魚」行業需求,勿讓其淪為「夕陽行業」。